捷步是什么 捷步风水奇观与詹氏文化发展( 五 )


五天之后,右正言何若再请甄别君子小人,“如是则一心徇国者,得以辅治,异趣而徇私者,不能以害治”,理由仍然冠冕堂皇:如此“中兴之业,愈久而愈隆矣” 。宋高宗随即明示秦桧:“朕任台谏,正要分别君子小人 。若小人者,但时察而去之,斯不害治矣 。”(2441-2442页)
由此可见,绍兴十四年夏,在动用国家权力迫害坚持异议的朝野士大夫上,宋高宗与秦桧已达成共识,故而在短短四十天里一而再、再三而地唆使或指令台谏,将绍兴体制反对派诬陷为“小人”,再以维护“中兴之业”的名义作为严惩的理由 。不言而喻,在宋高宗与秦桧的语境里,绍兴体制与“中兴圣政”是同一政局的不同表述而已,都容不得半点妄议的 。
绍兴十五年的殿试策并未直接涉及“中兴”话题,策问的是如何让“入仕者皆知趋向之正”(2467页) 。这也表明,尽管政治高压已经酷烈,但在认同绍兴体制上,朝野士大夫远未达到“趋向之正”的地步,故有必要向这些官僚后备队强调“趋向”的重要性 。
然而,“中兴之世”基调既然已在绍兴十四年明确敲定,承风希旨之辈便在“中兴”语境上进一步引申发挥 。绍兴十七年,殿中侍御史余尧弼奉权相旨意弹劾政敌郑刚中,便振振有词道:“方今中兴总揽权纲之时,而刚中乃尔怙权”(2548页) 。
绍兴十八年的殿试策问重回以“中兴之主”为论题,据《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策问开头仍说:
朕观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 。盖既取诸新室,又恢一代宏模,巍乎与髙祖相望,垂统皆二百祀 。朕甚慕之 。
光武中兴结束了新莽之乱,延续东汉二百年天下,规制与疆域堪比刘邦创立西汉,确实让宋高宗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故而策问接着就追慕光武的话头自圆其说:“愿闻今日治道,何兴补可以起晋唐之陵夷,何驰骤可以接东汉之轨迹 。”但绍兴体制既定,中原恢复无望,策问便曲为之解:
夫既抑咸宫之鋭,谢西域之质,则柔道所理,必有品章条贯,要兼创业守文之懿,视夏康、周宣犹有光焉 。
“抑咸宫之鋭”,典出《焦氏易林》,强调“恭谦自卫,终无祸尤”;至于“谢西域之质”,则用光武中兴时“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卑词币以礼匈奴之使”的典故 。两者都是宋高宗把屈己求和说成“柔道所理”的自我辩解 。他最后腆颜声称:我这“中兴之主”比起夏少康中兴与周宣王中兴“犹有光焉” 。
经过近六年的政治整肃与舆情宣传,这次举子在答策时凡涉中兴语义都知趣地指向绍兴和议与绍兴体制 。高中状元的王佐热捧道:“况陛下今日任用真儒,修明治具,足以铺张对天之宏休,扬厉无前之伟绩,则光武之治不足深羡 。”他不仅把秦桧捧为“真儒”,更将绍兴中兴吹嘘得比光武中兴还了不起 。董徳元的答策认为:东晋与中唐的中兴,都“失于用兵故耳”,而光武中兴“固无如是之失也”,将宋高宗休兵求和以致中兴直接媲美光武中兴 。陈孺的策论也认为当下“中兴之盛”已超过光武中兴:
今日中兴之盛,以言乎内治,则大臣法,小臣亷,百姓遂其衣食,万物蒙其丰年 。以言乎外治,则讲信修睦,中外交欢,边鄙无虞,五兵不试 。东汉之事,未足慕也 。
而后的任务就是确保“边隙不生,远人益服”,全力维护“中兴之盛”(2553-2554页) 。
综观绍兴十八年的皇帝策问与士子策论,不难发现:策问虽仍装模作样地以光武中兴为效慕的标杆,士子策论却径直将宋高宗与绍兴体制的评价攀比或超越了光武中兴 。宋高宗与秦桧厉行打击迫害的高压政策,对试图入仕的举子们已显现其强大的震慑力,在这一中兴语境下,他们明白应该怎么顺着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