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诗歌鉴赏 《落梅》一诗( 二 )


作品原文:
一片能叫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
乱点莓台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
诗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透露出作者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哪堪那残破凋零的花瓣竟如雪片一般纷落,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惜花复伤春的情感,唤起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丰富联想 。
颔联承上,用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刻划落梅,这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枯萎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 。然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是指韩、柳,而且泛指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包括屈原、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陆游等人在内的一切仕途坎坷的有才有识有志之士,含蕴极为丰富 。
颈联继写落梅之结局,更是指那些虽身遭挫折而不改初衷、不易志节的迁客骚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 。
以上三联反复烘托渲染落梅景象,尾联在此基础上抒发议论,点明正意,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
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个“梅”字,却刻划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遇,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自我感情,写梅又似写人,将咏物和抒怀巧妙地结合得天衣无缝,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刘克庄的这首咏梅诗,不仅仅是咏梅,其中还有寄托,因此刘克庄还因为这首诗被废弃了十年不被任用 。
咏物词,通篇没有点出此物,并不稀罕,这是咏物词常见的手法,是否写出此物的名字,也并不是鉴定作品高低的标准 。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逻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
题主说通篇没有“梅”字,但是梅花何在呢?这首诗句句围绕着梅花来写,可以说处处有“梅” 。
1、首联
一片能教一断肠,第一句说梅花的调落令人伤心,第二句 ,诗人从梅花的外在形态来写梅花 。因风飘落的梅花可以在墙边堆砌,也可以填平台阶:可堪平砌更堆墙 。
2、颔联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这两处把梅花比喻成人,上句比喻成贬谪到岭南的失意之人,宋之问 (唐)曾有《题大庾岭北驿》诗云: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下句比作投江的屈原:骚人去赴湘 。
3、颈联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这里又是从描写梅花飘落时的形态特点入手 。
4、尾联
东风逻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
尾联借物抒怀,用梅花所象征的凌寒傲骨精神,来影射不公的现实 。
梅花虽好,但是东风嫉妒它的孤高,并没有照顾梅花,而是令其零落成尘 。
刘克庄是江湖诗派的领袖,这类诗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清高 。江湖派在史弥远当政时遭到文字狱的陷害,
1224年(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宋宁宗驾崩,史弥远矫诏拥立赵昀,是为宋理宗,原太子赵竑被封为为济王,第二年赵竑被其逼死 。
权相史弥远为了钳制舆论,便从《江湖集》中找出一些认为讥刺朝政的诗句论罪,例如刘克庄的”东风谬赏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未必朱三能跋扈,只续郑五欠经纶”‘等诗句,都成了被迫害的证据 。
《江湖集》被劈板禁毁,陈起、刘克庄、周文璞、赵师秀等诗人都受到打击。刘克庄差一点被下狱治罪,多亏郑清之极力辩护得释,但刘克庄因此而闲废十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