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诗歌鉴赏 《落梅》一诗( 三 )


刘克庄对此耿耿于怀,后来在《杨补之墨梅跋》中说:
“予少时有《落梅》诗,为李定、舒亶(案:制造‘乌台诗案’陷害苏轼的人)辈笺注,几陷罪苦 。后见梅花辄怕,见画梅花亦怕 。”
后来他还在诗词中写道自己的感受《病后访梅九绝》:
“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与柳,却被梅花误十年 。”
刘禹锡咏玄都观桃花: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结果被再次被贬谪李泌(字长源)《咏柳》诗:“青青东门柳,岁晏必惟悴” 。结果权奸杨国忠认为李泌“指柳骂杨”,也被贬官 。”
刘克庄在《贺新郎·宋庵访梅》这首咏梅的词中,也年年不忘自己被“咏梅”所累的这件事: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 。
鹊报千林喜 。还猛省、谢家池馆,早寒天气 。要与瑶姬叙离索,草草杯盘藉地 。怅减尽、何郎才思 。不愿玉堂并金屋,愿年年、岁岁花间醉 。餐秀色,挹高致 。西园飞盖东山妓 。问何如、半山雪里,孤山烟外 。管甚夜深风露冷,人与长瓶共睡 。任翠羽、枝头多事 。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 。簪白发,莫教坠 。
不过,刘克庄后来还是被启用,因为他身体健康,活得足够长 。史弥远1233年去世,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刘克庄授枢密院编修官,后来几起几落,一直活到1269年,享年八十三岁 。
刘克庄《落梅》一诗,通篇不见梅字,却句句有梅,而且落梅与诗人的心境紧密相连,好像那落梅就是诗人同病相怜的好友,能够面对面倾诉一样 。我们先看看整首诗再作分析 。
《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
首句起笔″一片″,已把落梅带进来了 。花开是整朵而开,花落则往往是分片而落,落一片就诗人有断肠之感,更何况已满地堆积了 。李清照词作中就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句子
诗人为何会断肠,那是因为他是个流落江湖、远在异乡的迁客,正如那落梅一样随风而飘,无奈而坠,就像那赴湘投水的屈子和入湘悒郁的贾谊一样令人同情和感叹 。
梅花落在苔藓之上多得数不清,使质本高洁的鲜花混入尘泥,可掉落在衣袖上还散发着清香,这当然让人十分留恋和不忍 。
是什么教梅花落的呢?是那掌握花季权柄的东风,它因忌讳梅花的高洁早早就把它吹落了 。而人才也往往如此,因孤高纯直而不容于世,往往被打压被驱逐,处境就同落梅一样 。
诗之所以是好诗,就因为它的含蓄和情境相融,就像春秋笔法一样,虽用笔着墨不多,但褒贬就藏在用字不同的微妙之处 。其实咏花而句句无花的古诗很多,就连红楼梦中贾府临时所结诗社的咏花诗作,也全是这个风格 。这其实是古人非常擅长的创作手段,只是我们未曾留意罢了 。
写梅不见梅,梅在诗外,意在诗中 。
《落梅》通篇不着一个“梅”字,写梅不见梅,梅在诗外,意在诗中 。全诗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际,而且通过对落梅哀婉缠绵的吟叹,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心迹情感 。同时,也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颠沛流离的不幸,更道出了当时广大文士抑塞不平的心声 。但是由此,刘克庄却惹来大麻烦 。其中“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两句,被言事官(谏官)李知孝等人指控为“讪谤当国”,揪住不放,逐级递交奏状 。于是,刘克庄获罪而被罢职,坐废乡野长达10年之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