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的这首《落梅》是典型的咏物诗,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描写梅花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 。在本诗中,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用典等手法,先写景、后抒怀,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隐喻一泄尽出 。
先看首联,“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用词十分平淡直白,毫不委婉,直抒胸臆 。诗人直接描绘了一副凄凉惨淡的落梅情境,一片落梅就能够让人心肠寸断,何况落梅不仅铺满了台阶还堆上了墙头 。在首联中,诗人并未提到梅花,我们的情景构思全凭诗的题目,而这两者一结合,一片狼藉的落梅和悲愤凄凉的基调就出来了,全诗就此定型 。
在颔联中,诗人选择了用典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分别是两个典故,上半句指唐朝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这在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韩湘》中有记载;下半句则是指,战国时楚国屈原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自尽的故事 。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描写落梅的动作,其实就是用历史人物的经历来进行自喻 。既用韩愈和屈原二人的经历来体现梅花飘落的坎坷和艰辛,也用梅花的特质来赞赏韩愈和屈原的高洁品格,形成了互喻 。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是颈联,描写了落梅最终的结局和归宿 。这也是与陆游《卜算子》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都表示即便梅花零落成泥,但其香依旧,其志不改 。是对颔联中的韩愈屈原,更是对自己的赞颂,表示任凭风吹雨打,我自信念如初 。
在经过了前三联的蓄势写景之后,诗人用最后的尾联展开议论,抒发情感,画龙点睛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里的东风,是吹落梅花的罪魁祸首,用来比喻手握大权能决生死的朝中权贵,诗人用了一个“谬掌”,表达了对掌权者的不屑,以及对他们嫉贤妒能的深刻讽刺,这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
从上文对《落梅》描写内容的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诗的基调是悲怆沉重的,诗人在尾联中要表达的情感也寄托着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 。
《落梅》一诗虽然是咏物诗,并且占据了前三联,但其中的内容仅为铺垫,是诗人情感的体现,主要是为了表达尾联的寓意,这是与一般咏物诗的不同之处 。
我们说,刘克庄的这首《落梅》受陆游影响很大,除了上文中所说以外,在表达梅花所寄托的情感上也是相似的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来为下文的“只有香如故”铺垫,用梅花孤高绝傲、一任风流的特点自喻,展现了羞与掌权者为伍、突出自我坚持的品质 。
和陆游一样,刘克庄要表达的情感也大致相同 。因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经历是类似的,两人的情感也都和梅花交织在一起,对妒贤嫉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进行了抨击,所以也有人说,刘克庄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
说回问题,刘克庄的这首《落梅》全诗不着一个“梅”字,却不仅描绘了落梅的经历和结局,凸现了梅花的洁质和品格,也处处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升华,让本诗成为了咏物诗的佳作 。
诗人通过吟诵落梅,隐约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用普通的体裁发挥出了更高超的水平,诗文内容清新自然,描写手法新颖脱俗,主旨情感发人深思,尤其是诗中的那股悲怆情感,正是南宋所有有抱负有思想的诗人所共有的 。
相比清朝的“文字狱”,宋朝虽然没有那么严峻的形势,但用诗作说事的情况也不止发生过一件 。前有北宋的“乌台诗案”,将流传千古的东坡居士苏轼直接打落谷底;后有南宋刘克庄的“落梅诗案”,让诗人后半生过的甚是艰难 。而“落梅诗案”的根源,就在于这首《落梅》 。
- 教师节手抄报内容 诗歌 关于教师节手抄报的诗
- 清明的唐诗 清明的诗歌有哪些?
- 席慕容的诗歌赏析 席慕容现代诗赏析
- 有关青春的诗歌长篇 有关青春的诗歌现代诗
- 适合服装行业的名字 适合行业的名字
- 夏天的诗歌 夏天的诗有哪些
- 描写月亮的诗歌大全 月亮诗词名句
- 献给六一儿童节的诗歌简短 六一儿童节短诗歌4句
- 歌颂祖国的优美诗词 歌颂祖国的诗歌
- 董卿朗读作品《勇气》 朗诵诗歌推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