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 。全诗运笔委婉,意味深长,写梅实为写人 。此诗从咏梅这一常见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启人深思 。从哀感缠绵中透露出来的那股抑塞不平之气,正是广大文士愤慨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无怪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于他,而这便是此诗的旨趣所在 。
附录:原诗
《落梅》
——南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
乱点莓苔多莫数,
偶粘衣袖久犹香 。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落梅》不是一般意义的咏物诗,写梅而不见梅,有着深刻的寓意 。刘克庄借咏落梅的品格和遭遇,实伤自己报国无门、备受压抑之苦,叹历史上所有仁人志士不得重用反遭放逐迁贬的惨遇,愤造成这悲剧的当权者嫉贤妒能、排斥异己的行为 。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
刘克庄,字潜夫,莆阳人,是南宋中后期成就最高的辛派词人,也是继承陆游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诗人,江湖诗派的领袖 。在政治上主张收复北方失地,对南宋小朝廷的妥协苟安不满,有从军立功的雄心壮志 。此诗写于诗人刘范庄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奄奄一息,濒于灭亡,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 。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有志难伸,空有一腔忠愤却不得重用反遭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曲折地传达出来 。
整首诗言近旨远,讽谕之意、不平之气振荡诗行 。正因如此,被言官指控为“讪谤当国”,一再被黜,坐废十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 。诗人为此深感不平,他后来写诗云“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虽然不识桃与柳,故被梅花误十年”,表现了他难以抑制的愤懑 。但孤高正直的诗人并没屈服,相反开始大量创制咏梅诗,托物寄情中见他高洁品质和铮铮铁骨 。
诗起笔破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凋零衰败的落梅景象 。透露出诗人浓重的伤感,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使作者断肠结肚,更哪堪落梅竟多至铺满台阶,堆挤满头!这句诗即景即情,情景双绘,让人即可想见出落梅雪片般纷飞铺满堆积地上之状,又可传作者见梅感伤之情,“可堪”“更”二词感情强烈,尤显凄怆忧愤之情 。
颔联承上,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落梅的枯萎凋零、四散飘坠就像“迁客过岭”“骚人赴湘” 。作者一反传统的以花喻人,而是别出心裁,以人喻花 。“迁客过岭”是指韩愈因谏阻皇上迎佛骨被贬潮州一事,韩有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骚人赴湘”是指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 。
这飘坠的梅花引起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无限联想和感慨,让他想起了如韩愈、柳宗元一样的无数“迁客”“骚人”,他们报国无门,有志难展,一再受贬被逐,颠沛流离,甚至客死异乡,这不幸遭遇不正像这枯萎凋零的高洁之梅吗?这飘落之梅不也正如作者自己吗?当时,南宋朝廷己奄奄一息,濒于灭亡,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依然醉生梦死,这怎不令忧时的诗人倍感痛心,然而他只是一个身卑位小之人,报国无门,只能空怀一腔忠愤 。所以此时他见落梅,触景生情,从梅的衰零飘落中看到自己不幸遭遇,想到历史上所有“迁客”“骚人”的不幸命运,这正是诗人见落梅而断肠之因,是作者悲怆沉痛之情产生的根源,而不仅仅是惜花伤春 。
- 教师节手抄报内容 诗歌 关于教师节手抄报的诗
- 清明的唐诗 清明的诗歌有哪些?
- 席慕容的诗歌赏析 席慕容现代诗赏析
- 有关青春的诗歌长篇 有关青春的诗歌现代诗
- 适合服装行业的名字 适合行业的名字
- 夏天的诗歌 夏天的诗有哪些
- 描写月亮的诗歌大全 月亮诗词名句
- 献给六一儿童节的诗歌简短 六一儿童节短诗歌4句
- 歌颂祖国的优美诗词 歌颂祖国的诗歌
- 董卿朗读作品《勇气》 朗诵诗歌推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