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1月5日在2022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拍摄的一款机器人
“数字世界是海量人的化身世界 , 是深度互联的世界 , 这个世界通过万物互联 , 将传统实体世界的复杂度提升了几个数量级 。 ”
《环球》杂志采访人员/吴美娜 张海鑫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这句百年流行语 , 道出了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天然性复杂联系 。 社会结构、角色扮演、道德伦理、契约精神……不同规则构建出不同的社会图景 。
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交融 , 正从更广更深的维度促动人类文明的演进 , 更新社会秩序的逻辑 。 当元宇宙遇上“社会秩序” , 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既有关系网络是否将被颠覆?道德问题是否更加复杂?
中南大学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吕鹏认为 , 在元宇宙时代 , 人类会生活在“1+N”多重宇宙中 。 “1”是真实物理世界(本宇宙);“N”是元宇宙虚拟世界 , 理论上可以创造无数个 。 因此 , 个体至少具有“1+N”个身份 , 个体在元宇宙空间也会存在朋友、伴侣、婚恋、家庭等复杂社会关系 。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吕鹏指出 , 在元宇宙时代 , 个体的社会属性和个体属性都会发生极大变化与扩展 。 因此 , 元宇宙时代呼唤新的社会秩序 , 它必然会对原有的社会秩序产生巨大冲击 。 在冲击之后 , 人类将进入基于“平行世界”的新秩序、新稳态 。 直到元宇宙之后下一个技术形态出现 , 该趋势才会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
在理解元宇宙里的“人”时 , 我们需要先认识一种特殊角色——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 , NPC , 一种虚拟人、数字人 , 特指电子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 , 它由人所创造 , 是否有朝一日会走向某种异化 , 甚至失控、反噬人类?
吕鹏的回答是“不会” , 在他看来 , NPC具有大众娱乐、个体互动、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 仅在虚拟空间存在并发挥作用;而人类个体是目前最为复杂精密的“机器” , 可以在虚拟空间、真实空间都存在 , 并发挥社会作用 , “NPC不存在失控风险 。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 , 人类可以关闭元宇宙 。 ”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 , 则从人的本质层面细究 , “首先人们所拥有的 , 可能不仅仅是多重身份 , 甚至是多重人格 。 ”他指出 , 在元宇宙的成熟阶段 , 人在数字世界的“存在” , 将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情感”和“自由意志” , 也就是说 , “数字人”将不是肉身人的提线木偶 , 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 在这种情形下 , 传统社会的家庭、亲情、秩序、道德等的确面临极大挑战 。
具体而言 , “生命”的含义将被拓展 , 人们可能会接受“数字化的生命”这个概念 , 甚至赋予“数字人”“数字化身”相对独立的“人格权” 。 这当中最大的挑战是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数字生命”的“生命权” 。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当年在针对机器人提出的“三定律”中 , 特别强调机器人对人的依附和遵从关系 , 但这一关系却导向了一个类似“22条军规”(描述一种自相矛盾的状况 , 以及由此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的怪圈:机器人可能在“伤害人”与“遵从人”之间陷入崩溃 。
“数字世界是海量人的化身世界 , 是深度互联的世界 , 这个世界通过万物互联 , 将传统实体世界的复杂度提升了几个数量级 。 ”段永朝进一步指出 , 数字世界里的种种利益冲突、情感纠葛、政治分歧等 , 如果沿用传统世界的博弈法则和政治智慧 , 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混乱和创伤 。 因此 , “我们对元宇宙带来的道德挑战 , 丝毫不能低估 , 它很有可能超出人们今天的掌控能力 , 归根结底是超出了人们今天的认知能力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