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草莓如何入选年货节,摘得“农产品奥斯卡奖”

早晨7点半 , 东港市椅圈镇平坦农田上的一座座草莓大棚缓缓睁开“眼睛” , 披在大棚上的黑色厚帘子卷起 , 让冬日的阳光照射进去 。
丹东东港 , 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 , 正宗的丹东草莓学名红颜 , 由于1999年从日本引进 , 所以又被称为99草莓、九九草莓 。
大棚内外温差很快超过20度 , 五个多月的精心照顾 , “红颜”积攒了惊人的美感:花青素让饱满的锥体呈现浓郁的红色 , 金黄色的籽镶嵌在凹坑中 , 无论从哪个角度 , 都能看到闪亮的光泽 。 这些特征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来吃我!
每年12月 , 草莓最大的销售季就要来了 , 东港的草莓种植户和商家都忙碌起来 , 抓住春节 , 这个销售季就成功了一半 。
东港草莓大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设施之一 , 种植户抱团组建合作社 , 以极高的种植标准保障草莓品质 , 新电商拼多多的加入又给这种完美的协作补齐了最后一环 , 以前草莓只能卖到辽宁本地市场 , 通过新电商 , 8亿消费者的年货清单上增加了一个新选项 。
一颗世界一流的草莓 , 不仅让感官满足 , 也会让各方得利 。 先进的种植技术 , 成熟的合作社模式 , 和新电商直连消费者的快捷 , 终于解开了春节销售的顶流密码 。

|丹东草莓如何入选年货节,摘得“农产品奥斯卡奖”

文章图片

丹东草莓成为年轻人的年货新宠 , 越来越多20-30岁的年轻人喜欢拼一箱来自丹东的过年礼物 。 苏兆阳|摄
丹东草莓逆袭史
丹东草莓用了30年 , 从默默无名成为年货爆款 。
丹东有世界上最好的草莓生长自然环境 , 但一开始 , 种出的草莓并不好吃 。
上世纪90年代 , 东港草莓处于家庭式的生产经营状态 , 全市草莓栽培面积仅2万多亩 , 总产量5万多吨 , 草莓“瘪卡卡 , 味道也不好 。
东港市在长山镇组建草莓研究所 , 按出口种植标准、加工技术等标准执行 , 还从国外引进专家 , 让东港在种苗生产、种植管理逐渐领先 。
2008年 , 已经种了5年草莓的马廷东始终没赚到钱 。
第一年不懂农业 , 土地和种苗都不好 , 赔了8万元;第二年在收获期遭遇暴雨 , 合作伙伴退出;第三年终于赚了十万元 , 第四年种植规模扩大到600亩 , 赶上波兰草莓大丰收 , 国内草莓收购价跌倒几毛钱 , 赔了90多万 , 接着第二年又亏了120多万 。
未来的东港草莓协会会长走到了人生低谷 , 马廷东必须找到一条新路 。

|丹东草莓如何入选年货节,摘得“农产品奥斯卡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