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史角度 , 他们也开创了 “在相同世界观下讲述多样故事”这样一个子类型 , 足足领先漫威十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1999)
至于动作场面 , 也是《黑客帝国》给整个电影产业树立的标杆:沃卓斯基姐妹不仅首创了“子弹时间”这个特效 , 也是好莱坞最早引进香港武术指导(具体来说 , 是袁和平)的动作电影之一 。
它开拓性地将一整套香港功夫片的动作美学引入了好莱坞动作大片 , 自此 , 充满美感和设计感的武术功架 , 飘逸的动作 , 以及拳头击打到脸上的慢镜头 , 就不再是香港功夫片的专利了 。
02.
黑客帝国4:重启失败?
从系列第一部到第四部 , 已经过去了22年 。 如果一个婴儿在《黑客1》上映那天出生 , 那么到《黑客4》上映的时候 , 他可能已经大学毕业并开始工作了 。
《黑客帝国》成于移动互联网 , 不 , 应该是说整个互联网都还没有真正普及的时代 。 现在的新一代观众 , 他们对《黑客帝国》的了解 , 很可能只局限于社交网络上的梗 , 或者短视频里浮光掠影的片段 。
在这个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几近占据了人们全部的注意力 , 几乎人人都听说过“元宇宙”的时代 , 《黑客帝国》所展现的那个虚拟世界 , 在当下 , 比在1999年显得更加真切 , 也更加相关 。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 华纳才决意要重启《黑客帝国》 , 给新生代的观众演一遍“老把戏” 。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拉娜·沃卓斯基带着《黑客4》 , 以一种几乎可以称作“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 直挺挺地摔在这个“重启”的大坑里 。
【豆瓣9.1到5.7,破罐子破摔了吗?】22年前 , 作为沃卓斯基姐妹的第二部长片 , 也是第一部科幻片 ,《黑客1》凝结了两人几十年以来思考和痛苦的结晶:关于缸中之脑 , 关于洞穴寓言 , 关于选择与宿命的哲学 , 甚至还包括两人对自己性别身份倒错的困惑和痛苦……都塞在了这系列电影中 , 让其有着异常丰富的可解读性 。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 , 《黑客4》中拉娜·沃卓斯基借着尼奥之口 , 直接说出了“对我来说 , 《黑客帝国》三部曲已经完结”这番话 。
世界上的天才构思只足够燃烧一次 , 那之后就只剩下灰烬 。 《黑客4》想要把这些灰烬收拢起来 , 塑造成一个好看的壳子 , 从这个角度 , 这部电影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
让我们以同样的“三位一体”标准 , 来评价一下《黑客4》 。
这部《黑客4》相比于《黑客帝国》前三部曲 , 在科幻概念上没有任何进步 , 甚至可以说有所退步:仍然是缸中之脑 , 人被机器所禁锢在一个虚拟的世界 。
要命的是 , 在《黑客2》《黑客3》中有意模糊的“锡安到底是真实世界还是另一层矩阵”的讨论 , 在这一部里无影无踪 , 主创非常简单干脆地放弃了这一点 , 直接说明锡安就是现实世界 , 让这部电影的科幻概念退步了不止一个档次 。
在世界构建上 , 这一部电影也乏善可陈:矩阵之内没有看到任何新的视觉元素 , 连标志性的绿色滤镜都被放弃了;而矩阵之外 , 这个新的人类城市(IO) , 除了一个新设定“部分机器也倒向人类一边”之外 , 也没有任何新的想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