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构建的核心要点 , 实际上在于 “不同的人群角色有着不同的目的 , 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行动” , 《黑客帝国》系列在世界构建上的出色 , 就在于此:
锡安城的长老 , 其他飞船的船长 , 甚至包括最基层的平民 , 他们都有自己的任务 , 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 , 很多时候也会跟尼奥他们起冲突 。 在这些冲突中 , 我们才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真实可信的样貌细节 。
而这一部里 , 包括那些回收再利用的老角色 , 全部的人物都堪称工具人 , 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 。 这种“顺拐”的剧情 , 难以给我们带来任何关于IO , 关于机器世界的深刻印象 。
至于动作场面 , 那就只能说真的很平庸了 。 《黑客1》引发了在好莱坞动作片中加入香港功夫片美学的风潮 , 20多年过去 , 这套体系早已过时——好莱坞动作片最新的典范 , 恰恰同是基努·李维斯主演的《疾速追杀》系列 , 极度写实的近身搏斗和枪斗术才是目前流行的风格 。
然而《黑客帝国》系列却根本不适用于这种风格:很难想象在前几部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尼奥到了最新一部电影里 , 就开始玩起综合格斗近身技(MMA)和中轴重锁(Center Axis Relock , CAR技术)战术射击 。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2021)
于是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尼奥既没有前几部的飘逸和功夫 , 也没有能力再树立新的动作美学标杆 , 只剩下了偶尔拙劣的自我“致敬” , 外加一个疲惫的、气喘吁吁的中年人不停放“龟派气功” 。
看到这个场景 , 或许前作里雨果·维文饰演的史密斯特工 , 都会用那种非常特别的语气说一句:“How embarrassing.”(太尬了吧)
03.
红药丸 , 蓝药丸 , 还是黑药丸?
那么 , 是不是要下一个结论 , 这部《黑客4》一无是处了?的确有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 , 但且慢——
《黑客4》开场的三十分钟 , 是一个典型的 “元叙事”(meta-narrative) , 沃卓斯基姐妹在电影中直接讨论了发生在电影之外的事情 。
尼奥被重新带回矩阵之中 , 继续作为托马斯·安德森生活——在这个版本里 , 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游戏设计师 , 设计了《黑客帝国》这款游戏 , 并且凭借着游戏拿到了1999年的TGA大奖(The Game Awards , 游戏界最高奖项 , 虽然在现实中这个奖直到2003年才第一次颁发) 。
《黑客帝国》前三部曲的内容 , 就是他制作的游戏 。 他时常也会被来自过去的记忆所困扰 , 但是心理分析师告诉他 , 你的问题是一个艺术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分不清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现实 。
导演拉娜·沃卓斯基的小心思在这个设定中体现出来 , 大家见过很多元叙事 , 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 但电影中新版史密斯特工说了一句话:将机器世界这么重要的概念 , 就藏在一部游戏这样看似庸常的事物之中 , 这个版本机器的手段进步了 。
这句话直指这一部《黑客4》 , 拉娜想表达的核心价值观: 前三部曲讨论的 , 是人类无法认识到何谓真实;而这一部 , 讨论的是人类其实无所谓真实 。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2021)
从这里 , 可以引出一个最近十年在美国逐渐壮大的概念:“另类右翼”(Alternative rightwing , 缩写为Alt-right) 。 他们是一群抱持各种各样不同观点 , 只有在跟美国主流宣传叙事唱反调这点上一致的群体集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