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行走》:有关行走的各种问题,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行走是一种近距离感受周围事物 , 认知世界 , 随时发现生活之美的运动方式 。 可以让人走出烦恼 , 深入思考问题 。
散步与灵感似乎有着不解之缘 , 散步不是一种行为艺术 , 但散步这种行为经常与各种艺术有着不解之缘 , 比如文学、比如哲学 。
法国哲学家卢梭就说过 , 我只有在行走的时候才能思考 , 停下脚步就停止了思考 , 我的思维只会跟随我的双腿活动 。 散步可以说是哲学家们思考时的助推器 。
公元前335年 ,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神庙附近创办了哲学学校吕克昂学院 。 那里有可供散步的林荫道 , 亚里士多德常边散步边给弟子讲课 , 其学派因此得名逍遥派 , 更有人直接称此学派为“漫步派” 。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有关行走的各种问题,答案都在这本书里】名哲康德便每天有定时散步的习惯 , 以至于那天邻居们没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看到哲学家的身影 , 都会以为是不是自家闹钟出了状况 。 放到现在康德一定是每天在微信步数排行榜上排名前三的牛人 。 而他经常散步的那条小道也被人们称做哲学小路 , 至今仍是许多哲学爱好者必去的打卡胜地 。
说到散步有益于启发创作者灵感这方面 , 也绝对少不了诗人与文学家 ,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 , 有一天在外面散步时忽然灵感迸发 , 脑中涌现出一首长诗 , 急忙跑回公寓所写下 , 这首诗就就是他的代表作《女神》 。
很多伟人都有在散步时思考问题的习惯 , 我们自己也常有遇到难题出门转转散心 , 转一圈回来后 , 之前所纠结的问题也都有了头绪的经历 。 行走与思考的联系之紧密 , 早就有学者认识到 , 并精准总结出这一特点 。 已经有相当多的科学家做过科学论述 , 认真分析为什么人类在进行散步 , 甚至洗碗、扫地、洗澡这种简单重复的肢体动作时会灵感井喷 , 有学者认为 , 因为在从事这些简单机械运动时 , 大脑是全然放空的状态 , 所以反而会有更多奇思妙想创意灵感涌现出来 。
世界著名神经科学家沙恩·奥马拉在其所著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一书中总结这种情况说:
研究者们认为经常定期步行能够阻止衰老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 , 还能激发创造力 , 振奋精神 , 让思考更敏锐 , 这或许也是许多哲人在散步时总是灵感迸发的原因所在 。
1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是一本关于行走的科普书 , 作为一本专门讲述行走这件事的科普书 , 作者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论述了从人类身体原理上讲述了人类是如何行走的 , 向读者解答了诸如:大脑是如何控制身体进行行走 , 如何辨明方向 。 人在走路时大脑的GPS是如何运作的?等等“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问题 , 让读者不免后知后觉得惊呼 , 原来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走路背后 , 居然还有这许多门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