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赛道裁员潮背后:内卷、亏损和自救( 三 )


“大多数被裁的正式员工是P6、P7职级 , 有些部门领导也被裁了 。 大家拿到的裁员赔偿只有N , 没有N+1 , 我们计划进行集体仲裁 。 ”一位去年8月入职叮咚买菜的员工向连线Insight透露 , 当时他刚入职时 , 公司员工达5万多人 , “从去年10月开始裁员后 , 公司总人数每天都在下降 , 后来便关闭了企业微信群总人数显示 , 估计目前总人数或不到4万 。 ”
叮咚买菜的裁员还会继续进行 。 一位叮咚买菜离职员工向连线Insight透露 , 今年3月进行新一轮融资之前 , 公司或会一直裁员 。
当一个行业的红利褪去 , 获客成本不断提高的时候 , 多数企业会通过不断调整、试错 , 寻找新的突破口 。 而每一次调整和试错 , 裁员都在所难免 , 被裁的员工也就此成为平台降本增效的牺牲品 。
生鲜赛道为何不再性感?
或许无人料到 , 生鲜电商平台的上市热潮和裁员、关站 , 会同时发生在2021年 。
生鲜是电商最难攻下的堡垒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曾忍不住感慨:“京东做了12年的电商 , 电子产品、服装、日用百货、袋装食品都做得非常好 , 增长非常快 。 但是有一个品类 , 做了12年 , 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 都觉得做不好的 , 就是生鲜 , 特别是低价值的生鲜” 。
“烧钱扩张”“盈利难”已经成为了生鲜电商行业绕不开、撕不掉的标签 。

生鲜赛道裁员潮背后:内卷、亏损和自救

文章图片
图4/6

对于持续亏损的生鲜赛道 , 一级资本市场不知道投入多少才能填满 , 到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回报 。 在此情况下 , 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开始通过上市筹集更多资金 , 确保在竞争激烈的生鲜食品配送市场上维持业务优势 。
这是一场注定亏损的尝试 。 每日优鲜上市即破发、叮咚买菜融资减七成远不及预期 , 并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进入低市值和低关注度状态 。 二级市场对其的理性态度 , 让曾经风光无两的入局者们不得不试图慢下来 , 聚焦深耕 。
一位长期跟进生鲜赛道的投资人向连线Insight解释 , “美菜网和叮咚买菜此次裁员行动 , 对企业本身来说是正确举措 。 尤其是前置仓模式 , 履约费用太高 , 这一模式下的玩家不适合打规模战 , 规模越大亏损越多 。 所以深耕市场、减少亏损才可以活得长久 。 ”
生鲜品天然的高损耗率、非标化、毛利低 , 外加消费者价格敏感、客单价提升有瓶颈等因素 , 决定了生鲜电商是一门非常难赚钱的生意 。
即便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均曾公开表示 , 已在局部地区实现或接近盈利 , 但这不代表前置仓模式已经跑通 , 亏损的业绩就是证明之一 。
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前置仓模式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 从2019年到该季度为止 , 每日优鲜累计亏损近76亿元 , 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近104亿元 。 两家都没有给资本市场一份满意的答卷 。
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向连线Insight表示 , 叮咚买菜上市一直寻求新一轮融资 , 进展并不顺利 。
另外 , 社区团购平台也给美菜网、叮咚买菜等老生鲜玩家带来一大批新的竞争对手 。 以融资数据作为参考 , 据企查查《2020年社区团购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 , 2020年社区团购公开融资事件约19次 。 披露融资金额高达171.7亿元 , 同比增长356.3% , 创历史新高 。
目前 , 生鲜电商行业处于多商业模式共存的局面 , 其中前置仓(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店仓一体化(如盒马生鲜、大润发优鲜等)主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 , 针对城市白领群体;社区团购模式(如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主要布局下沉市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