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林瑞阳夫妇的TST:游走在微商边缘的资本游戏( 二 )
交费升卡后 , 张红的TST销售之路才刚刚开始 。 随后她开始大量发朋友圈 , 建群 , 招揽客户 。 TST对于销售人员还有一套培训体系 , 会分类进行培训 , 当时的张红非常渴望被培训 , 然后快速发展客户 。 经过一段时间后 , 张红也学会了一些话术和技巧 , 比如假装买房、买车来认识更多人 , 借机推销商品 。 几个月后 , 张红的群里有了数百人 , 也获得了一些酬劳 。 此时 , 刘美婷又来游说张红 , 说如果要群里这几百人购物都与自己相关 , 获得更多利益则还要升级为“创始人” , “创始人”至少要开100张卡 。
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的张红在2个月后真的完成了100张卡的指标成为“创始人” , 然而令张红没有想到的是 , “创始人”还有一项硬性指标 , 即每个月要完成10万元的销售额 , 这让张红感觉压力太大 。 此时 , 刘美婷又开始给张红“支招”——“创始人”可以自己囤货来完成每个月10万元的销售指标 , 然后再慢慢卖货 。
“刘美婷还对我说 , TST的主体公司在筹划上市 , ‘创始人’有机会成为原始股东 , 可以进入储备股东群 。 我当时已经鬼迷心窍 , 为了不让之前的支出打水漂 , 于是我向朋友们借钱 , 再办了大量的信用卡 , 3个月就囤了30万元的货 。 后来我的确进入了创始人群 , 但却发现业务指标又提升了 , 即成为‘创始人’的1~6个月内 , 每个月的销售指标是10万元 , 6个月之后的月销售指标是20万元 , 根据具体的销售情况和销售员等级可以获得2.5%~4.5%的管理奖金 。 如果再升等级 , 还可以接触到林瑞阳和张庭夫妇本人 。 ”张红透露 , 此时她已难以回头 , 只能继续囤货和卖货 。
然而 , 太多的货品根本卖不掉 。 “愿意购买的人越来越少 , 从1000人下降到100人 , 直至几乎卖不动 。 我手里的货越囤越多 , 为清库存 , 我只能低价抛售 , 比如200元的商品卖80元 , 也尝试过在闲鱼和拼多多销售 , 但依然卖不动 。 且公司也反对我们低价出售商品 , 以免打乱TST的价格体系 。 从2016年到现在5年多了 , 我手里还有约2万元的存货 , 多年以来根本没有赚钱 。 现在我不干了 , 承受不了 。 ”张红无奈地说 。
直销还是传销
与张红有过相似经历的还有李旭 , 他是“李旭反传销团队”的主要发起人 。
根据石家庄市裕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李旭反传销团队”《查证函》的回复 , 该局早在2021年6月5日就已对达尔威涉嫌传销进行立案调查 , “因其利用金融机构转移或隐匿涉传销资金 , 该局已依法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 目前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中” 。 石家庄市裕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媒体称 , 具体人数不便透露 , 涉案金额巨大 。
“我从2006年就开始反传销 , 当时还是实体接触式的传销 , 尤其是异地聚集式传销很多 , 大致分为北派和南派 。 北派传销会限制参与者的自由 , 比如将大家聚集在一起 , 统一吃住 , 且条件比较艰苦 。 南派传销则是升级版 , 基本不限制自由 , 硬件条件也比较好 , 主要是精神控制 。 比如用一些看似符合当下趋势的理念来忽悠人 。 我在2004年的时候也被人忽悠而加入过传销团队 , 深受其害 , 所以我不希望还有人进入这个领域 , 于是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李旭反传销团队’ , 希望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 ”李旭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目前对于达尔威涉嫌传销的事件还在调查过程中 , 官方还未公布最终的调查结果 , 李旭也不对具体事宜进行评判 , 但其表示 , 如果要判断是否属于传销 , 有几个要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