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4/16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场景丨电视剧《功勋》截图
但是 , 对于于敏和同伴来说 , 这只是另一个起点 。
突破氢弹后 , 于敏继续带领团队继续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 , 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为什么要做这些?
电视剧《功勋》中 , 于敏在加入氢弹研制前后 , 曾分别用“馄饨”和“打牌”来打比方:
“你来一碗 , 我也得来一碗 , 你有 , 我也得有 。 核平衡才是平等 。 ”
“手里有牌 , 我怕什么 。 ”
1999年 , 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 , 采访人员问:有人不理解您的事业 , 认为是制造杀人武器 , 对此您怎么看?
于敏答:
“实际上不是杀人 , 而是人家要杀我 , 我不能不准备自卫 。
……我国的核战略属于战略防御性质 , 所以一有原子弹就立刻发表声明 , 我们完全是为了自卫 , 我们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 , 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 也不会用核武器进行威胁 。 “

文章图片
图15/16
于敏先生于2019年1月16日去世 , 享年93岁 。 今日是他去世三周年 。

文章图片
图16/16
对大多数人来说 , 与氢弹关联的名字 , 更广为人知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其实 , 背后还有一串名单 , 都是功勋人物 。
《功勋》剧中“无名英雄于敏”这部分 , 细节中能看到好几位的缩影:邀请于敏参加氢弹研究、帮他争取机时的 , 是钱三强;办公室坐在一起 , 争论起问题互不相让的 , 是何祚庥;飞机失事时用身体保护公文包中绝密文件的 , 是郭永怀;身体受到核辐射 , 是邓稼先 , 或者更多不知名的幕后英雄……
历史记录中 , 我国两弹研制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28日 , 氢弹理论实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 ,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研制氢弹的国家 。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 , 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 , 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 苏联用了4年 , 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我国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 , 是世界上最快的 。
一个个浓墨重彩的历史节点之间 , 缠绕着很多人生命中的枝枝蔓蔓 。 他们是普通人 , 他们又不普通 。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于敏》郑绍唐 曾先才 著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国家功勋相册》 , 《国家功勋相册》编写组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 编 , 新华出版社
<3>《榜样的力量》 , 《环球人物》杂志社主编 , 东方出版社
<4>《邓稼先传》 ,许鹿希 邓志典 邓志平 邓昱友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5>《邓稼先:功勋泽人间》 , 沈俊峰 著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于敏自述:艰辛的岁月 , 时代的使命》 , 作者:于敏 , 《当代劳模》2015年第003期
<7>《“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 作者:刘兆福 , 《党史纵横》2015年第9期
<8>《于敏和氢弹原理突破的百日会战》 , 作者:应阳君 李绍孟 , 《现代物理知识》2014年第004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