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灶神来源的角度,分析民间对灶王的诠释,功利性和不虔诚性( 二 )
蛙为灶神 , 以蛙崇拜和蛙图腾在我国远古时期文明中较为普遍 , 此外蛙和灶神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 古汉字中“灶”的原形为灶中有蛙的形象 , 灶中主要用的是火 , 火虽然有益 , 但也常常引起火灾 , 因而人们对它既需要又畏惧 , 希望有一物能镇住火 , 这时候蛙就出现了 。
蛙是水陆两栖动物 , 与水有密切关系 , 《酉阳杂俎》记载“灶无故自湿润者 ,
蛙被视为灶神 , 还有一个原因 , 那就是炊事活动离不开火 , 但也离不开水 , 古代将水视为火之夫 , 以蛙司灶 , 既能控制大火成灾 , 又能提供烹煮之用水 , 这是水火相辅相成的思维在信仰中的反映 。
狗为灶神 , 在我国喜马拉雅地区生活的门巴族、珞巴族至今还保留供奉图腾的传统 , 将狗视为灶神 。 猎狗与他们朝夕相伴 , 是获得食物的得力助手 , 所以将狗视为家神、保护神和灶神 。
灶神来源于民间演绎传说民间传说的演绎也是灶神的来历之一 , 这些灶神形象有善有恶 , 有褒有贬 , 有反面的懒汉、好色鬼、好吃的官吏以及帝王 , 也有一些正面角色 , 这些故事经过历代多次加工 , 至今仍然流传不息 。 例如《张郎休妻》、《贴灶王的习俗是怎么来的》、《灶王为何是皂王》、《灶马爷成精》等等传送故事 。 这些传说演绎的情节不一 , 灶神形象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 但在民间观念中影响很广泛 。
灶神信仰如何流传?灶神信仰在我国流传历史久远 , 不同地域 , 不同民族关于灶神起源的传说不同 , 灶神形象复杂多样 , 祭灶习俗存在地区性和民族的差异性 , 这也是华夏民族多元化的反映 , 但其灶神祭祀形式还是有主要的形式和较为共性的模式 。
《北京风物志》中《门神社》“年年有个家家忙 , 二十三日祭灶王” ,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 , 要祭灶王 , 摆上一桌供品 , 两边配上两碟糖 , 黑豆干草一碗水 , 炉内焚上香 , 家人都要过来祭拜 。
这个仪式代表了全国普遍性的小年祭灶方式和对灶王爷祈愿方式 。 当然由于经济基础不同 , 祭灶差异很大 , 有穷祭灶和富祭灶 , 穷祭灶比较简单 , 搂土为炉 , 插草为香 , 一碗凉水三柱香 , 三个叩首 , 把灶王码儿就地一烧 , 就算完成仪式了 。
富祭灶是非常讲究的 , 从除夕到十五 , 立天地桌 , 将香炉、蜡扦、牌位供奉在中间 , 供品也是十分讲究的 , 种类繁多 , 有甘鲜果品 , 关东糖 , 还有蜜供 , 月饼等供品 , 甚至还要糊上翻毛大马 , 八抬大轿等饰品 。
大年三十晚上 , 辞旧迎新之际 , 灶王爷给天上诸神引路来到凡间 , 其它诸神过完年就返回天庭 , 只有灶王爷会留下来 , 在家中的厨房内 , 迎接诸神叫“接神” , 迎接灶王爷叫“接灶” , 只有“接神”和“接灶”完成后 , 才算真正的过新年 。
腊月二十三 , 小年祭灶是一年将尽 , 新的一年开始的信号 , 所以 , 这一天在民间信仰观念中祭灶王爷尤为被看重 。 此外 , 祭灶的时间和仪式在少数民族中差别还是很大的 , 在北方和南方不同地区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 由于篇幅有限 , 本文就不展开讲解了 。
灶神在民间有哪些诠释?
灶神是一个地位不高的神 , 但在民间具有崇高的地位 , 他秉承了民间的信仰观念 , 人们认为神灵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 对神灵存有敬畏之心 , 而另一方面 , 人们在生活中又以世俗的观点来诠释神灵世界 , 实际上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神灵完全是人心造的产物 , 完全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心理需要 , 进而创造出一种可传承的文化现象 。
灶神在民间究竟有哪些诠释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 第一 , 举头三尺有神明 , 我们有很多地方在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神 , 有地区在祭灶神时 , 在灶神纸上画两个小罐 , 一个是善罐 , 一个是恶罐 , 谁干了好事 , 灶王爷就在善罐上记下一笔 , 谁干了坏事就会在恶罐上记下一下笔 , 显然这时灶王爷是监视民间百姓行为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