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灶神来源的角度,分析民间对灶王的诠释,功利性和不虔诚性( 三 )

其实 , 这是民间百姓扬善抑恶的自我道德约束 , “举头三尺有神明” , 就是要告诉人们保持洁身自律 , 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 , 包括节约粮食 , 多做善事 , 以达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目的 。

第二 , 上天言好事 , 下界保平安 , 在民间的潜意识中 , 会认为生命有轮回 , 天下万物都有周期变换 , 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样 , 神也不例外 。 神的力量也是随着周期变化的 , 也需要新生 , 也需要恢复神力 。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 , 送神、接神仪式往往以为神的再生 , 这也是神需要人们帮助的时候;这里隐喻着祭神也像季节变换一样 , 有兴衰枯荣 , 也有起承转合 , 神的上天入地也不过是死而复生过程的象征 , 这个时候 , 人们才能寄希望于神的力量重新激活 , 再次保卫人间 , 保护自己 。

此外 , 人们认为灶神是天地之间、人神之间的沟通桥梁和媒介 , 使人同神界保持接触 , 才能不断地得到神的庇护 , 福气财运才能降临 , 这也是人们形成在腊月二十三祭神 , 腊月二十四送百神的习俗 。 年节期间 , 灶神上下往返于天地间的仪式 , 就是所谓“上天言好事 , 回宫降吉祥”既补充了自身的神力 , 也沟通了人神之间的交往 。

综述

笔者认为 , 灶神信仰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不虔诚性 , 家家户户都有灶神 , 家中大情小事都瞒不过灶神 , 人们又不能时刻保持恭维谨慎的态度 , 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不敬之处;所以 , 人们为了更好地求吉攘灾 , 将世俗生活中的处事经验引入灶神信仰中来 , 往往在年节时期 , 通过贿赂等手段买通灶神 , 这就是独特祭灶风俗形成的原因 。

例如 , 祀灶时 , 民间都郑重其事 , 好吃好喝供奉灶神 , 有些地方将酒糟抹在灶门上 , 这叫“醉司门” , 使灶神沉醉不醒而无法向上天反应真实情况 , 或者用糖蜜封住灶王爷的嘴 , 让他传达好话 , 或者不让他说出人们的过错 , 这是灶神信仰一种不虔诚的表现 。

灶神信仰是一种民间信仰 , 是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 ,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 在这种价值取向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 。 灶神信仰 , 使人们自觉地意识到 , 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 , 其所处的位置、价值、意义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 不需要舍弃现实的人生 , 去另外追求来世的天堂或者灵魂超度的世界 。

中国的民间信仰与正规宗教最大的区别是 , 从来不虔诚地追求来世 , 信仰的目的就是为了今生今世能够活的更好;而每逢岁末 , 人们都要用糖蜜封住灶王爷的嘴 , 就是阻止其上天告状 , 这也是典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 民间信仰中所有的活动 , 都离不开民众现实生活的需要 , 这就是民间信仰的另一个特点功利性 , 凡是人们虔诚信仰的 , 都与本人、本家族、或者本地利益有密切相关的 , 其目的无非就是求吉攘灾 , 趋福避祸 , 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

参考文献:《酉阳杂俎》、《话说灶王》、《中国民俗与民俗说》、《中国民俗学》、《左传》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