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讯(采访人员关颖)2022年1月17日10时35分 ,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 成功将试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金牌火箭”长二丁实现新年发射任务“开门红” , 也为地处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战胜疫情、全面开启液体动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增添了必胜信念 。
新冠疫情的再次来袭 , 给此次发射任务带来特殊考验 。 2021年12月西安疫情突发 , 西安地区试验队员由于封控原因 , 无法奔赴发射场 , 这给航天六院试验队发射任务带来了严峻挑战 。
连日来 , 航天六院一手抓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一手抓航天发射攻坚战 , 西安无法派驻试验队员 , 他们就想方设法 , 克服困难 , 切实做到“任务不缺岗、抗疫不缺位” , 全力防止因人员减少、流程缩减等因素可能带来的技术风险 , 始终做到标准不降、风险不放、计划不变 , 为保证按时发射、安全发射、成功发射提供了有力支撑 。
【试验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西安航天人收获新年“开门红”】长征二号丁任务周期横跨2022年新年前后 , 正值西安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 。 执行本次任务的航天六院试验队员无法从西安出发 , 只能从正在执行任务的其他发射基地调派人手 。 在酒泉发射中心的秦新华、在西昌发射中心的蒲光荣和已经在太原发射中心驻扎了半年的姬盈仓临危受命 , 紧急组成了完成此次任务的发射队 。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 这次出征太原 , 试验队员的人数做到了最精简 , 承担发动机靶场使用维护任务的技术人员只有十一所常温推进剂发动机总体室副主任设计师蒲光荣 。 蒲光荣非常熟悉日常工作项目和内容 , 虽说只有一个人 , 但他合理协调发射场工作进度和工序 , 每天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 翻开任务工作计划 , 执行的时间节点已被细化到了分钟 。 通过表格化管理 , 将发射场工作逐项列出 , 提前准备 , 认真完成当日现场操作任务;返回协作楼后 , 及时将现场测量记录数据输入质量确认系统 , 提交测量数据判读结果 , 确保现场工作质量 。
发射任务就像接力赛 , 发动机参与的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 甚至安装火工品、电爆管的检查、电性能测试、火药装药检查 , 每一个细微的操作 , 都不能有任何闪失 , 必须做到稳妥可靠 , 万无一失 。
寒冬时节 , 晋北高原寒风凛冽 , 试验队员站在火箭发射塔架上 , 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过 , 此时发射场区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7摄氏度 。 “天这么冷 , 对咱们的发动机性能真是一次严酷的考验 。 ”蒲光荣和7103厂的姬盈仓讨论着 。 为了保证发射成功 , 在严格执行技术文件的基础上 , 试验队针对低温发射环境 , 进一步细化工作 。 主动开展极低温条件下发动机功能性能测试 , 摸索在严酷环境条件下 , 温度上升速率以及下降速率 , 探索实际发射条件下 , 发动机工作时能够适应的温度范围 , 确保发射过程发动机工作正常 。
“航天是个系统工程 , 环环相扣 , 紧密连接 , 作为为火箭提供动力的‘坐骑’ , 更应该保证发动机性能的可靠性 。 要把所有的环节和影响因素考虑周全、分析到位 , 而且还要有预见性 , 在地面该想到的和该做的工作 , 都必须提前完成 。 ”蒲光荣说 。
编辑:周彤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关注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