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智能:工业机器人演进分水岭( 二 )


与传统的机器人相比 , L3级机器人既是对已有机器人的演进——代替人类做简单、重复的工作 , 又是向更强的智能升级 , 从服务于“人类不能做、不愿做”向服务于“人类不会做”转变 , 如流水线、CNC(数据机床)上下料等都是使用场景 。 未来更高的L4~L5级别 , 机器人的重点会进一步趋向于服务“人类不会做” 。 机器人也将从单纯的“机器”演进为“智能机器人” , 更智能、更具有人的属性 。
机器人将更柔性更智能
按照这样的演进方向 , 未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的?杨一鸣认为未来的机器人会更加柔性、更加智能 。
以往大部分工业机器人的新应用都需要代码 , 相同类型场景的部署结束后往往无法直接复用在其他同类产品中 。 L3智能等级机器人则可快速实现二次开发 , 降低边际成本 。 杨一鸣说 , 墨影科技通过创新设计 , 实现了小时级二次开发 。 用户通过墨影伏羲示教器和拖拽式工程模块 , 实现零代码秒级部署 。 在不需要敲代码的基础上 , 只需要在示教器上通过模块拖拽 , 完成复杂场景的部署与调整 , 工厂普通工人通过简单培训也可以实现操作 , L3机器人的简单部署从根本上解决了柔性制造对边际成本的要求 。
未来 , 机器人还有一个趋势是超多机、超柔性 。 以数控机床(CNC)为例 , 在规模化CNC场景中 , 厂房内有近万台CNC设备 , 它们由数百乃至千人的普通工人操作 。 如果希望实现机器人代替普通工人 , 就必须实现超多机、超柔性协同 , 数百台、千余台机器人需要和人一样 , 可以分工协作 , 实现不同工序与操作 。
“就协作举例而言 , 假设您希望机器人帮您实现穿衣 , 两台墨影移动协作机器人协同作业 , 其中一台机器人负责把大衣展开 , 另一台机器人通过云端调度系统 , 以自适应的方式把衣角从地面上提起来给您穿衣 , 协作能力堪比人类 。 ”杨一鸣说 , “以1台机器人照看10台设备计算 , 1万台机床的场景内 , 1000台墨影机器人就像上千位普工一样 , 在工厂内实现协同工作 。 ”
从制造业的需求看 , 因为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复杂 , 未来机器人势必需要和人一样 , 可以实现自主移动与复杂操作 , 简单说就是像人一样 , 既可以移动 , 也可以操作 。 因此机器人本体在移动协作的要求下 , 关节数与自由度将有巨大增长 , 这也同时意味着机器人大脑数据通量和算法复杂度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
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也会更高 。 以往的机器人 , 买来只能随着使用年限折旧 , 而L3智能等级机器人 , 随着OTA(空中下载)技术的使用 , 在面向未来的超复杂OS系统技术架构之下 , 通过OTA技术可实现自身不断进化与成长 。 用在CNC场景的移动协作机器人能够借助OTA技术 , 购买者可导入新场景模块 , 实现其他场景应用 , 如冰淇淋制作、咖啡泡制等 , 一个机器人可以有“十八般武艺” , 同时也使得机器人可以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
柔性智能机器人有更好性价比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专栏3”明确了重点发展的高质量工业机器人方向 , 包括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 , 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与存储等真空(洁净)机器人 , 具备防爆功能的民爆物品生产机器人 , AGV、无人叉车 , 分拣、包装等物流机器人 , 面向3C、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大负载、轻型、柔性、双臂、移动等协作机器人 , 可在转运、打磨、装配等工作区域内任意位置移动、实现空间任意位置和姿态可达、具有灵活抓取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操作机器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