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智能:工业机器人演进分水岭( 三 )


杨一鸣告诉《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 , 作为L3智能等级机器人“移动协作机器人”的创始企业 , 墨影科技聚焦3C/汽车电子的CNC代加工上下料环节 。 之所以聚焦这个市场 ,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大 。 公开数据显示 , 目前CNC行业操作工人的缺口高达60多万人 , 以平均月薪7000元计算 , 一个普工的年用工综合成本在15万元左右 , 虽然成本不低 , 但是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 , 岗位流动性很大 。 另一方面 , 这个场景需要创新 , 需要高端、智能的设备 。
粗略估计 , 2020年国产数控机床销售数量在5万台以上 , 加上海外品牌 , 总量接近10万台 。 按墨影移动协作机器人1台对接10台的比例来看 , 机器人年需求量就高达万台以上 。 但这个市场上智能、高端的机器人生产企业不超过两位数 。
杨一鸣说 , 未来一定是拼软件的时代 。 目前墨影研发出一套模块化、可拓展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 , 这个系统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 机器人的操作从以往的通过编程步骤输入操作指令 , 变成仅下达任务 , 由机器人一次性完成其中所有步骤 , 更灵活高效 。 该系统最初应用在移动协作机器人上 , 最终构想是在各行业各类型的机器人上均可应用 。
【柔性智能:工业机器人演进分水岭】“就像手机和安卓、iOS操作系统的关系一样 , 这个操作系统可以用在各大厂商生产的机器人中 。 ”杨一鸣说 , “这套系统目前是用在墨影自己的产品上 , 但是到了未来某一个节点 , 可能会对外开放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