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是度量时间长短的一种计量单位 , 也称为毫微微秒 , 1飞秒为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 。 “飞秒激光”就是在飞秒的时间段内发出的脉冲激光 , 也就意味着能量在飞秒间瞬间释放 。
文章图片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 自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发明第一台激光器以来 , 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激光分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 , 20世纪80年代 ,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激光——飞秒激光 , 一种人类在实验室可以实现的超短脉冲激光 。 它具有超快、超强和超宽频谱的特点 , 近年发展非常迅速 , 飞秒激光相关的技术和前沿应用成果已诞生了多项诺贝尔奖 , 现在很多眼科近视矫正手术都用到了飞秒激光 。
不过 , 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错综复杂 , 仍然存在很多疑问 , 连科研人员都捉摸不透它的“脾气” 。 近日 ,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邱建荣教授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的空间选择性微纳分相和离子交换规律 , 开拓了飞秒激光三维极端制造新技术 , 首次在无色透明的玻璃材料内部实现了带隙可控的三维半导体纳米晶结构 。 这将为新一代显示和存储技术提供新的方向 。
文章图片
【飞秒是几秒?我国科研团队“飞秒激光”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北京时间2022年1月21日 ,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刊登了这项成果 。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孙轲、之江实验室PI谭德志、上海理工大学研究员方心远 。 通讯作者为谭德志博士和邱建荣教授 。
飞秒激光有何惊人之处?一是瞬时峰值功率非常高 , 甚至比全世界发电总功率还要多出百倍;二是能聚焦到比头发的直径还要小的空间区域内 , 使电磁场的强度比原子核对其周围电子的作用力还要高 。 当将飞秒激光聚焦到透明材料内部时 , 会产生一系列基于多种高度非线性效应的物理化学动力学过程 。
光存储或将成为新一代的存储和显示材料
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长期从事飞秒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 , 并取得一系列高度原创的重要突破 。 此次研究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 在玻璃内部实现了组分可调的钙钛矿纳米晶 , 在“一瞬间”的时间尺度就能随心所欲实现结构和性能操控 。
文章图片
此项研究的一个应用方向就是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度的光储存 。 之江实验室谭德志表示 , “现有的存储设备多为磁存储有一些缺点 , 一是使用寿命不够长 , 二是耗能比较大 , 散热要求高 。 ”光存储不仅功耗小 , 而且容量有望达到1PB/光盘(1PB=1024TB) , 将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未来发展方向 , 预期存储寿命将达到几百万年之久 。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 马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