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航天员通过手控遥操作方式控制货运飞船 。
图片由新华社采访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
文章图片
翟志刚在出舱任务结束后挥手示意 。
图片由新华社采访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
2021年10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 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 , 中国空间站也迎来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 。
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椭圆轨道上飞行 , 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温度高低交替 , 还有空间辐射 。 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 , 这意味着空间站要频繁感受冷热交替 , 最高温度达到200摄氏度 , 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20摄氏度 。
如此神奇、严酷的太空旅程已历时3个月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 度过此次“太空出差”的一半时间 , 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 同时对空间站的居住环境越来越适应 , 也越来越习惯于繁忙而又精彩的太空生活 。
太空出舱看似浪漫 , 实则充满风险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两次成功出舱 , “感觉良好”来之不易
太空出舱可谓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空间站任务的“重中之重” 。
太空出舱被形容为“太空漫步” , 是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必备技能 , 看似浪漫 , 但却充满风险 。 在严酷的空间环境中 , 任何一点故障都可能导致出舱活动失败 , 甚至威胁到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迄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成功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 。
2021年11月7日 , 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 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 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 , 王亚平也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 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 其间 , 在舱内的叶光富配合支持两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
约6.5小时后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 , 圆满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 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后 , 与舱内的叶光富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 在出舱过程中 , 航天员们分别回答“感觉良好” , 这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获得了“感觉良好”乘组的昵称 。
2021年12月27日 , 翟志刚、叶光富再次成功出舱 。 无垠星空中 , “感觉良好”乘组成员叶光富初次体验太空出舱 , 翟志刚完成了他的第三次出舱 , 王亚平则在核心舱内首次操控机械臂 , 支持两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作业 。 地面支持团队的悉心守护和引导 , 天地协同、舱内外配合 , 加上舱外航天服的保护 , 又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长达6小时的第二次出舱任务 , 并为后续出舱活动进一步积累了经验 。
包括出舱任务在内 ,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 是航天员在轨的主要工作 , 3个多月来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
2022年1月8日 , 历时约2小时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 , 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采取手控遥操作方式 , 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 。
【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的太空旅程过半空间站生活 忙碌又精彩(科技视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