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的魅族,被收购并非好结局( 二 )


部分魅族粉丝对此持赞同态度 。 “魅族再这样下去迟早倒闭 , 与其倒闭 , 还不如被收购 , 放手一搏 。 ”一位魅族粉丝分析称 , 如果真的被收购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魅族现在本来就不太景气 , 现在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 , 基本跟三星一样 , 都属于1%的水平了 。 如果魅族被收购了的话 , 吉利和魅族强强联合 , 两家都能互利共赢 , 魅族做车机系统也一定会更加厉害 。
不过也有铁杆粉丝担忧魅族被收购后丧失独立性 。 “作为粉丝真不希望魅族被收购 , 最好是双方达成某种高度的战略合作 。 我是希望魅族有足够的独立性的 。 ”一位粉丝说 。
他认为 , 如果真被收购 , 双方的整合之路也会充满曲折 。 “要收购恐怕没有想象中容易!家族企业烙印深厚的魅族与吉利旗下的星纪时代如何平滑过渡首先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 这还不包括团队的整合与人力的优化 。 早在阿里时代 , 高管就向魅族伸过收购的橄榄枝 , 但一听到要让渡话语权 , 倔强的黄章第一个给否决掉了 。 如今 , 黄章会不会妥协?”
针对收购传闻 , 吉利方面表示 , “我们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 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推进 , 我们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 。 ”而魅族方面则称 , “感谢对魅族科技的关心 。 ”双方均未直接否认却态度不清 , 再度让这桩传闻扑朔迷离 。
魅族是如何一步一步衰落的?
魅族的兴衰 , 与创始人黄章的隐退和复出密切相关 。
2014年 , 成立仅4年的小米凭借互联网手机模式以6112万台的销量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 也在这一年 , 小米完成11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 估值450亿美元 。
对比之下 , 当时成立超过10年的魅族仍旧是一家家族式企业 , 手机销量多年维持在数百万台水平 。 2014年2月 , 在白永祥、李楠、杨颜等高管的谏言下 , 一直认为通过做好产品就能解决一切的黄章终于“大彻大悟” , 宣布回归 。

衰落的魅族,被收购并非好结局

文章图片
图3/4

但回归后的黄章为魅族定下了融资、吸引人才等几大战略 , 便再度隐退 。 随后 , 魅族就进行了多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阿里、天音控股等 。 在产品节奏上 , 魅族也一改此前一年一款手机的风格 , 2014年新成立魅蓝子品牌 , 当年整体销量达到440万台;2015年销量一跃超过2000万台 , 同比增长350% 。
不过2014年和2015年连续的激进扩张策略也带来了后遗症 , 2015年魅族净亏损超10亿元 , 公司负债总额近89亿元;2016年魅族连续发布了14款产品 , 但全年销量只同比增加200万至2200万台 , 未完成2500万台的目标 , 同时依旧在亏损状态 。
2017年2月 , 在魅族陷入危机、以及将在2018年迎来成立15周年的背景下 , 黄章在微博宣布重新出山 , 打造心中的梦想机 。
再次回归后 , 魅族开启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 在品牌上 , 魅族品牌冲击高端 , 魅蓝品牌后来被砍掉;在人事架构上 , 魅族的管理层也大换血 。 原魅族总裁白永祥、Flyme事业部总裁杨颜、魅蓝事业部总裁李楠先后宣布离职 。 魅族“三剑客”彻底淡出魅族 。
不过 , 在回归四年后 , 外界发现 , 黄章再次隐退了 。 2021年3月 , 魅族发生了工商变更 , 魅族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从黄章变更为其弟弟黄质潘 。
根据黄质潘在一封内部信中披露的信息 , 魅族在2020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这换来的也是销量不断下滑 。 根据赛诺发布的2018年中国市场手机销量排行 , 魅族当年销量为948万台 , 同比下降46%;到了2020年 , 根据CINNO Research公布的国内手机销量监测数据 , 魅族单季度的销量已经下降至20-40万台之间 , 这意味着其全年销量也仅在100-200万台左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