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精英说 (作者: 鸢尾花花儿)
最近 , 一位自称 Mary 的45岁网友在国务院网站上留言求职难 , 引发关注:
图片来源自网络
文章图片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软件开发人员 , 今年45岁 , 精通Java的各种技术体系;在我儿子读初二上学期时 , 我辞职回家陪伴儿子;半年后 , 当我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 , 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 。 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 , 我觉得 , 40岁以上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刻正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 他们找工作不能被年龄限制了” 。
IT业这个大家眼里“吃青春饭”的行业 , 从业人员的“年龄歧视”问题 , 一直是社交网络上屡屡被讨论的热门话题 , 知乎上关于“35岁的程序员该何去何从” , “大龄程序员都去哪了”等等问题有如汗牛充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文章图片
对此 , 很多感同身受的网友认为 , “卡35岁 , 是一种人才浪费和年龄歧视” , 并且不仅程序员 , 中年职场危机 , 在各行各业都广泛存在 , “类似情况又何止程序员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 , 能力不被认可 , 求职者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文章图片
而央媒在对Mary网友留言的评论中则强调 , “45岁程序员失业”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 , 是一种“结构性失业”的体现 。
毕竟 , 从人才市场看 , 大家普遍认为的好岗位 , 相对于越来越优质的人才供给来说 , 是稀缺的;从企业成本收益的理性角度看 , 特别这种吃青春饭的行业 , 年轻人的“性价比”更高;从个人心气看 , 心满意足的高收入、好岗位 , 相对于内心的高期待也是稀缺的;从行业特征看 , 有的行业越老越吃香 , 有的行业吃青春饭 , 谁也无法“两头吃” 。
不管怎样 , 对广大职场人士而言 , 归社会的我们暂时没有能力改变 , 归个人的变量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 笔者最近恰好追了一档大型职场纪录片《乐业中国》 , 认识了一位名叫汤恒信的程序员 , 他的人生际遇很有借鉴意义 , 在此分享给大家:
作为中国第一代软件工程师 , 汤工坦言自己30岁以后 , 就没有被别的公司炒过!
57岁 , 同龄人都回家颐养天年 , 他却决定给95后创业者李坤煌打工 , 为众多无人机应用项目编写关键代码 , 并且乐观知足 , 时常给自己加油:“我觉得我很棒的”!
图片来源自网络
文章图片
看看 , 这世界多么参差 , 同样走技术路线 , 45岁的苦于找不到维系职业生命的新东家 , 57岁的却在老当益壮勇闯天涯 , 后者到底做对了什么 , 才把下半生过的如此豪迈?
文章图片
要更新专业技能 ,
更要升级底层能力
打铁还得本事要硬!
汤工在片子里专门强调 , 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 , 一定要学习新的知识 , 更新自己的技术 。 在程序员圈子里 , 曾经有条广为流传的语言鄙视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