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元宇宙窒息?( 三 )


困局之下 , 谁在为元宇宙的内容黑洞买单?
热概念与冷思考
倘若元宇宙落地 , 那首批用户理应为《头号玩家》里一个个游戏彩蛋而欢呼的玩家们 。
除同元宇宙概念情感互通之外 , 由于当下围绕VR展开的故事往往存在于游戏、影音领域 , 并不能复刻当年手机借通信功能覆盖大众的老路 , 用户基底是单一的 。
在此背景下 , 玩家群体作为VR设备的主力购买群体 , 向来便对产品内容质量极为苛刻 。 以去年火出圈的《赛博朋克2077》为例 , 纵使前期宣发再好 , 一旦内容出现BUG、不达预期等硬伤 , 就会从可能的现象级游戏沦为万人唾弃的半成品 。
因此 , 天生沾有“陈旧感”的元宇宙应用或许很难打动玩家们 。
而另一方面 , 对于元宇宙故事中重要组份NFT (非同质代币), 玩家群体更是嗤之以鼻 。
2021年12月 , 游戏公司育碧在旗下游戏《幽灵行动:断点》中上线了三款NFT游戏饰品 , 此举引发了玩家群体的声讨 , 而相关NFT产品上线后则销量惨淡 , 上限首日更是无人买单 。
对此 , 一位核心玩家告诉光子星球:“NFT所谓的数字确权除抬高游戏内商品价格外 , 并没有什么意义 , 如果厂商给游戏商品套上了NFT外衣 , 那游戏迟早会变成电子殖民地 , 大家都将泡在里面打工 。 ”
一面是内容黑洞 , 一面是玩家群体的警惕 , 无法吸引既定用户 , 又难以开拓更广的市场 , 围绕元宇宙的商业化种子或将难以播下 。
以百度为例 , 百度希壤已同蓝色光标达成战略合作 , 双方试图构建“元宇宙+营销”场景 , 但有消息称 , 百度游戏业务部门正处裁员的寒冬中 。 此番形势之下 , 仍显粗糙的百度希壤进退维谷 , 或将陷入“内容空洞—C端流量短缺—营销空间薄弱”的循环 。
根据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 舆论会对新兴技术爆发出的巨大期望 , 产生泡沫 , 而泡沫也终将在技术水平不达预期下破裂 , 进而到达漫长的恢复期与成熟期 。
然而 , 该曲线是否成立依托于技术本身的真实价值几何 , 而元宇宙只是概念 , 并没有技术本源充当支柱 , 一旦泡沫破裂 , 长期价值便将沦为伪命题 。
因此 , 现阶段元宇宙赛道倘若无法找到破局的出口 , 势必将痛饮败局 。 只是 , 簇拥着元宇宙概念的投机者们 , 真的关心元宇宙的未来吗?
在某个关于元宇宙的线上课程里 , 主讲人在元宇宙架构一栏 , 插入了无代码、低代码、数字孪生、隐私计算、区块链、AI、云原生等技术 , 仿佛一语道尽了近年科技媒体的主流话语 。
诚然 , 元宇宙概念背后的技术脉络繁杂 , 上述技术也确实能同其沾上关系 , 但某些同元宇宙毫不相关的产业硬靠元宇宙 , 则让人难以理解 。
今年初 , 2021年酱香系列酒全国经销商联谊会上 , 茅台集团总经理李静仁表示 , 要构建属于酱香系列酒的醉美“元宇宙” 。 或许 , 茅台同元宇宙 , 中间隔着一个中青宝的《酿酒大师》 。
如果说 , 茅台是硬蹭 , 百度是试水 , Meta是All In , 那中青宝 , 作为监管问询的常客 , 无疑是元宇宙赛道内最高级的一批玩家 。
2021年9月 , 中青宝宣布将推出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 , 此后 , 公司股价一路飙升 , 2021年全年涨幅达252.7% 。 到了今年 , 中青宝似乎并未停止“布局”元宇宙的脚步 。
1月10日晚 , 中青宝披露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青宝香港拟以0港元收购其宝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拟更名为“保尔利德元宇宙数字平台有限公司”)51%股权 , 并试图将其打造为“游戏UGC平台的先驱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