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元宇宙窒息?


谁在为元宇宙窒息?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文烨豪
来源:光子星球(ID:TMTweb)
过去的2021年 , 不管是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 还是Facebook更名Meta , 无一不向外发散着风口到来的信号 。
而元宇宙 , 这一源于小说《雪崩》中的概念 , 在30年后重新走入了大众视野 。
通俗地讲 , 所谓元宇宙即映射人类虚拟替身的虚拟世界 。 但在当下的语境里 , 元宇宙似乎被赋予了多元含义 。
根据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的表述 ,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 而特斯拉CEO马斯克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元宇宙更像是流行的营销术语 。 ”
各方表态不一 , 但元宇宙概念爆发却有目共睹 , 而随着各路玩家入局 , 战火也燃到国内:
字节跳动在VR赛道动作频频;阿里成立元境生生入局元宇宙;腾讯曝光元宇宙项目Z PLAN、拟收购黑鲨科技转向VR设备;百度则匆忙上线希壤App , 意欲咬下了元宇宙的螃蟹 。
风口当头 , 跳入赛道的玩家显然不止一向敏锐的互联网老炮 , 一众游戏、智能设备、社交、科技企业争相靠向元宇宙 , 借助概念的催化在资本市场掀起狂欢 。
大热之下 , 所谓的元宇宙 , 元向了何方 。
内容黑洞
当下 , 元宇宙所承载的虚拟空间 , 无疑是荒芜的 。
2021年末 , All In元宇宙的Meta在旗下VR平台Horizon Venues举办了三场元宇宙演唱会 , 免费向OculusVR用户开放 。
为此 , Meta不惜财力 , 请到了Young Thug、DJ David Guetta及The Chainsmokers , 堪称豪华的阵容背后 , 似乎暴露出了Meta的司马昭之心 。
显然 , Meta此举 , 意在复刻2020年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中举办演唱会时的盛况 。 后者作为虚拟演唱会的巅峰 , 共计吸引了超1000万玩家在游戏中观看 , 开场曲《THE SCOTTS》直接登顶Spotify全球榜 。
根据Oculus官网信息 , Meta元宇宙演唱会最热的一场 , 观众数也只有区区1.8万 。
而与《堡垒之夜》中光怪陆离的视效相比 , Meta所表现出的演唱会内容显得简陋与平淡 , 不仅如此 , David Guetta演唱会更是以2D直播视频替代3D场景 , 无人问津亦是自然 。
尽管狂欢与遇冷的背后 , 或存在着硬件制约、用户积淀等诸多理由 , 但感官层面的差距 , 显然是其难掀声量最直观的原因 。
【谁在为元宇宙窒息?】其实 , 同样的故事 , 也在随后百度的希壤中上演 。
2021年11月中旬 , 百度上线“希壤”社交App , 12月21日 , “希壤”开放内测 。
在百度的话术中 , “希壤”将打造一个身份认同、跨越虚拟与现实、永久续存的多人互动虚拟世界 。
然而 , 用户反馈却与官方定义大相径庭——建模粗糙、卡顿穿模成为了主流评价 , 就连希壤负责人马杰 , 也称其现阶段只是一个负6.0版的元宇宙产品 。
国内外巨头接连折戟 , 暴露出了元宇宙内容层面的黑洞 。
放眼望去 , 元宇宙赛道除概念本身外 , 鲜有公司能拿出具备说服力的产品与内容 , 反倒是《堡垒之夜》制作商Epic , 借由自家引擎Unreal 5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
诚然 , 元宇宙概念被引爆还不到一年 , 企求赛道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诞生出优质产品未免有些苛刻 , 但即使将目光放长远 , 依然很难看到元宇宙从概念走向落地的机会 。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指出 , 元宇宙的概念布局仍集中于XR及游戏社交领域 , 技术生态和内容生态都尚未成熟、场景入口也有待拓宽 , 理想愿景和现实发展间仍存在漫长的“去泡沫化”过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