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QQ耽误的奇瑞汽车( 四 )


和100万辆目标失之交臂后 , 今年尹同跃给奇瑞定了一个看起来更难完成的目标——“确保年销量150万辆、力争200万辆 , 年营业收入2000亿元” 。 这意味着 , 奇瑞要在去年的基础上 , 所有指标都要翻番才能完成目标 。
在2017年初 , 奇瑞控股集团就曾提出“确保90万辆 , 争取100万辆”的目标 , 但当年奇瑞控股集团仅完成约7成的销量目标 。 2017年-2020年间 , 奇瑞控股集团的年销量分别约为68万辆、75.3万辆、74.5万辆、73万辆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以奇瑞目前的销量看 , 2022年或将难以完成该目标 。
纵观奇瑞旗下几个品牌 , 新能源和高端车型的销量直接影响了奇瑞整体销量成绩 。 奇瑞去年全年销售新能源乘用车9.5万辆 , 其中 , 微型电动车小蚂蚁全年销售近8万辆 , 占据奇瑞新能源销量的近85% , 而奇瑞的中型SUV大蚂蚁只有902辆 , 11月销量仅为50辆 。
在电动化浪潮下 , 作为曾经的传统自主一线品牌 , 这个数字无疑是让尹同跃倍感难堪 。
事实上 , 除了将“QQ”这个IP投向微型电动车市场外 , 奇瑞的重心仍在燃油车市场 , 冲击尹同跃一直没能完成的高端化目标、百万辆销量 。
乘联会公布的2021年汽车销量数据显示 , 中国汽车市场去年12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22.6% , 在去年2月 , 这个数字仅为8.2% 。 2021年1-12月渗透率为14.8% , 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
这意味着 , 新能源汽车将以更快的速度蚕食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 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加速替代 。 事实也是如此 ,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331.2万辆 , 同比增长181.0%;零售销量达298.9万辆 , 同比增长169.1% 。 而传统燃油车2021年的批发量和零售都出现了同比下滑 。
“原来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0万辆 , 目前应调整到550万辆以上 ,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5%左右 。 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600万辆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2%左右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
“新能源一哥”比亚迪去年乘用车销量为73万辆 , 其中 ,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9.4万辆 , 占比超过82% 。 可以看到 , 新能源不仅成为比亚迪未来销量的增长点 , 而且也是维持比亚迪高市值的重要原因 。
尹同跃意识到了电动化转型的紧迫性 , 去年10月他接替了李立忠 , 亲自出任奇瑞新能源董事长 , 不仅如此 , 奇瑞还复活了当年的经典车型QQ——奇瑞QQ冰淇淋 。 这款车无论是在价格和外形上 , 都和宏光MINI EV几乎完全相同 。
奇瑞希望通过A00级电动车迅速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 , 并且今年QQ冰淇淋和小蚂蚁需要给奇瑞新能源贡献30万的销量 , 其中QQ冰淇淋可能要在20万辆左右 。
QQ冰淇淋能完成重任吗?在A00级电动车市场 , 已经有了五菱宏光、欧拉、零跑、雷丁等众多品牌 , 大家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 更重要的是 , A00级产品单车利润低、技术含量低、溢价能力不高 , 到了中后期还是需要依靠中高端产品 。
最近一两年来 , 无论是在高端化还是新能源上 , 奇瑞的动作都加快了许多 。 外界将尹同跃的动作解读为奇瑞上市做准备 。
“奇瑞十几年前就该上市了 。 ”这几乎是奇瑞员工的共同心声 。
2007年 , 尹同跃首次公开表示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 , 但计划一拖就是十几年 , 中间虽然也传出几次上市消息 , 最后都不了了之 。 反观国内吉利、比亚迪、长城等多家自主整车车企早已上市多年 。
奇瑞的上市计划被耽搁至今 , 和它主营业务盈利不佳有关 。
2020年 , 奇瑞的核心资产奇瑞股份营业收入为347.61亿元 , 净利润为737.17万元 , 与长城吉利等高达几十亿的利润相比 , 七百多万元的薄利在汽车行业里简直不值一提 。 而在此前几年里 , 奇瑞也一直处于亏损中 。 2014年尹同跃曾对外公开表示 , 奇瑞实现了10年来的首次盈利 。 4年后 , 奇瑞股份从连续4年盈利转为了亏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