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制造新格局:智能工厂为引供应商及平台赋能

作者: 邹臻杰
[ 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类别与职业小类的匹配率上 , 数据显示 , 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依次为33.3%、39.4%、34.1% , 有待进一步提升 。]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 我国制造业产业模式、企业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
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 , 近日 , 一份由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 , 包括到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 。
为此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宝友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 从目标来看 , 《规划》对智能制造在推广应用、供给能力、基础支撑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 一方面它是问题导向的 , 要解决我国当前智能制造现存的问题 , 同时也是根据现阶段发展情况做出的规划 , 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融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上述具体目标如何分步实施?制造业产业、企业应该依据怎样的原则进行实践?王宝友表示 , 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 , 技术发展、区域发展也不平衡 。 一些优秀企业已经率先推进了智能制造 , 但仍有很多企业处在发展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阶段 。 有些中小企业 , 当前标准已经能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 , 效益良好 , 让它们花费更大的成本投入更高级的智能化建设 , 并不现实 。
“因此 , 要加快智能化转型更需要分层级、分梯度深入推进 , 逐步将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向中小企业迁移 , 龙头企业自身实现智能化的前提下 , 着力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 , 提供以场景、生产线等更加集中的解决方案与试点示范 。 ”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怎么建
何谓“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王宝友解释说 ,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 , 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 , 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 其本质是要实现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 。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是由许多智能制造装备、控制和信息系统构成的 。 ”王宝友说 , 打造此类工厂的几个核心要素包括:第一 , 设备联网与管理 , 通过低延时、大带宽的网络基础设施 , 实现集成化的车间联网环境 , 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联网问题 , 高效进行传输与管理 。 第二 ,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 通过传感器、数控系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 , 显示实时生产状态 , 实现工序之间的协作、柔性自动化生产等 。 第三 , 生产质量的管理 , 通过智能装备包括智能生产设备、智能监测设备等实现自动检测、记录、分析、持续改进 。 第四 , 智能制造 , 利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先进规划与排程系统(APS) , 提升全周期全流程的效率 。
另外 , 还可以运用数字孪生技术、CPS(信息物理系统)等技术实现虚实融合 。
从制造业企业实践来看 , 在智能制造工厂建设过程中 , 经营痛点、产品需求是考量的重点 。 为此 , 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阳虹告诉采访人员:“以我们集团旗下的‘海立冰箱压缩机’来说 , 该产品在制造端现已实现了标准化 , 数字化的赋能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再比如我们的风电板块 , 由于一般风电(工厂)都会设在地广人稀的场地 , 定期运维成本很大 , 因此 , 该板块在融入数字化过程中 , 发挥了远程监测作用 , 我们坐在上海漕宝路总部 , 也能对当地风电(工厂)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 包括对其故障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方案 。 ”
企业在智能制造工厂建造过程中还需克服哪些短板?上海市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茂宽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看来 , 一些大企业的智能制造单体工厂(由智能的装备、控制、管理构成)做得都很不错 , 其中自动化设备比较普遍;企业较为薄弱的环节反而是数据的互联互通 。 “工厂外 , 数据的互联互通包括:产品交付市场后的质量数据跟踪、反馈;工厂内 , 数据的互联互通则包括:跨车间、跨产线的生产数据能否打通;此外 , 还有不同年份、时间建设的产线在需要时能否调动等 , 这就面临要针对传统产线做智能化更新、改造等工作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