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卡通等四家支付机构 退出市场

作者: 段思宇
[ 业内预计 , 未来支付牌照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 。 随着支付牌照的减少 , 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 , 存量支付机构也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 其中 , 数字人民币被不少机构视为新的机遇 。]
日前 , 根据央行官网 , 在已注销许可机构中 , 新增了4家支付机构 , 分别是河北一卡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便利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锦江国际商务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务有限公司 。 至此 , 累计已注销支付牌照达47张 。
从牌照许可内容来看 , 此次注销的四家支付机构持有的均为单一省市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 , 并且支付牌照在2021年12月21日就已经到期 。
事实上 , 央行在2021年12月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公示信息(2021年12月第三批)中就曾显示 , 上述4家支付机构未提交续展申请 , 后续将有序退出支付市场 。
从央行发放首批支付牌照至今 , 支付牌照数量一度达到271张 , 但之后随着监管趋严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 支付行业洗牌加剧 , 支付牌照数量持续收缩 。 包括上述4家支付机构在内 , 截至目前 , 共计47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 还剩下224张 。
其中 , 大部分被注销的支付牌照都是地方性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 。 而在此前 , 此类机构曾频频爆出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的事件 , 但近年来 , 随着监管环境趋严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支付机构经营受限 , 进而退出市场 。
业内预计 , 未来支付牌照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 。 资深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曾对采访人员表示 , 支付行业正处于数字化服务2.0阶段的变革之中 , 一部分支付机构受牌照、业务范围限制等因素影响 , 盈利能力下降比较快 , 加上持续的强监管造成的合规成本增加 , 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经营压力 , 进而出现退出或被摘牌的情况 , 未来这一情况将加剧 。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也分析称 , 随着商业机构和零售消费数字化转型 , 原本主打线下预付卡业务的机构站在了转型路口;另外 , 监管政策的影响下其盈利模式正在重构 , 经营预付卡业务的机构也面临着生存危机 , 未来或将有更多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支付机构选择主动退出 。
在苏筱芮看来 , 机构后续要紧密关注监管动向 , 结合合规要求为实体机构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关注与探索预付卡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 从需求侧进行切入 , 设计与提供体验更为优质的业务产品 。
随着支付牌照的减少 , 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 , 存量支付机构也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 其中 , 数字人民币被不少机构视为新的机遇 。 当前 , 数字人民币试点有序推进 , 根据央行披露数据 , 截至2021年10月22日 , 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数量已达1.4亿个 , 对公钱包1000万个 , 累计交易笔数1.5亿余笔 , 累计交易金额约620亿元 。
拉卡拉在2021年半年报中就提及 , 推广数字人民币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该公司深度参与了迄今为止全部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试点工作 , 开发出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数字人民币手环应用产品 。 拉卡拉表示 , B2B市场中对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需求旺盛 , 公司下一步着力的方向是通过数字人民币进入B2B业务 , 为企业间支付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 。
【河北一卡通等四家支付机构 退出市场】王蓬博认为 , 2022年 , 要理顺数字人民币的渠道收费机制 , 尽快完成商户的改造和受理系统升级 , 使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得到完善 。 目前 , 已经有部分收单机构能够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中赚取利润 , 但大多数仍然单独依靠银行端获取补贴 , 如何形成长久的、满足各方需求的收费机制还需要时间验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