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稿到收到第一轮匿名审稿意见及主编的决定 , 一般在3个月内 。 第二轮审稿与第一轮流程相同 , 但审稿周期往往会缩短到2个月内 。 如果第二轮审稿决定也是邀请修改 , 那稿件都会被接受 , 所以第三轮审稿更快 , 一般1个月左右 。 如果需要第四轮 , 这个时候基本上是些细微的小修改 , 主编往往不会再发给审稿人 , 而是自己来看 , 合适的话就接受了 。
也就是说 , 从投稿到正式接受 , 算上作者修改的时间 , 一般会耗时7-8个月 。 相较而言 , 质化研究的审稿周期一般比量化研究长 , 因为质化研究的文本更灵活 , 审稿人可能会不断提出各种新的补充意见 。
文章图片
笔者几个月前投稿给美国传播学会旗下一家英文期刊的论文审稿流程 , 作者能及时看到论文在每一个时间点的状况 , 编辑团队和审稿人都在高效处理
再之后 , 主编会将论文转给出版社 , 约1个月后出版社的编辑会联系作者校对清样 , 接着很快网络首发(Online First) , 最后主编会根据期刊的发表进度安排到具体的某期 。
网络首发特别值得国内学习 , 它不仅能让最新的研究成果尽早发表 , 增加文章的引用 , 也有助于解决稿件积压的问题 , 并解决博士生的资格论文被期刊录用不算、只有发表了才算的矛盾 。
中文期刊现存的部分问题
了解英文期刊的完整审稿流程后 , 再来看很多中文期刊的做法 , 笔者相信 , 读者肯定会更有感触 。
国内的作者投稿后 , 如石沉大海的现象很普遍 , 很多期刊根本不给作者提供任何审稿意见 。 向这些期刊投稿 , 无法像向英文期刊投稿那样体验到学习和收获 。
有些期刊至今没有投稿系统 , 还在用邮箱投稿 , 作者投稿后无法及时了解稿件的状态 , 只会收到类似“如果您在3-4个月内没有收到消息 , 请自行处理”的自动回复邮件 。 因此 , 众多作者往往希望通过熟人找编辑打听 , 有地位的更会直接请编辑帮忙发表 。 没有审稿系统 , 给关系稿开了一道便利之门 。
有的期刊即使用了投稿系统 , 也多是摆设 。 笔者曾投过一家中文期刊 , 系统里显示计划3天该完成的分稿 , 整整2个月了也没有完成 , 笔者在系统给编辑留言后也没见任何进展 。
笔者有位博士生 , 虽然他的论文从选题到成稿 , 笔者都把关过 , 但觉得自己修改的少 , 就让学生自己去投 , 用他一作、笔者二作投到省内的一家C刊《某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后来稿件变成了“责编在处理中” , 大半年后也不知道何时可以发表 。 学生打编辑部的电话问 , 对方说审稿通过了 ,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安排发表 , 如果有其他地方发表 , 可以转投 。
笔者与另一位博士生合作的论文 , 由笔者投稿到一家期刊 , 并让学生当一作、自己二作(选题由笔者提供 , 几稿论文帮学生看并亲自改 , 但论文的工作量很大 , 学生的贡献比我大) 。 编辑在发表前联系我 , 说编审会上大家提议我一作、学生二作 。 既然是大家的集体意见 , 笔者只有同意 , 并把编辑的留言转给学生;学生也能理解 , 说论文本来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并由老师修改的 , 按国内习惯应该老师一作 。
后来有国内的资深学者告知 , 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文摘期刊回避学生的论文 , 一些期刊很在乎这些 , 因此不愿发学生一作的论文 。 其实 , 严肃的学者都会凭自己的判断去看相关期刊及其论文原文 , 谁会去看别人挑选的这种文摘期刊呢?国内却把这个看得很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