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让学生不怕写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方法(14)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 , 说不准未来会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很可能是非常有智慧的人 , 他们很可能是非常善于反思的人 , 他们很可能是有探索意识的人 , 他们很可能是有评价原则的人 。对写作的热爱 , 关系到思维品质 , 也关系到生活的品质 , 关系到生命的质量 , 所以 , 老师们在教学中 , 要尽可能保护学生的写作激情 , 眼光要放远一些 。
学生写的作文即使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 , 也应该尽量发现优点并鼓励他 , 指出作文中闪光的地方 。我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次作文要求抒发议论 , 可是一个学生偏偏写的叙事加抒情 , 我批了一个60分 , 然后写一句“誊写一遍 , 交给《树人》杂志编辑部” 。—— 一码归一码 , 按本次作文要求 , 它不合格 , 但它是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 。学生也明白:议论文就是要议论 , 这次作文夹入的叙述多了 , 但老师对我的记叙很满意 , 推荐给校刊发表了 。他可能会对那个“60分”感到有些不快 , 但他也多了一份经验 。
那么 , 学生真的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老师要给学生机会 , 学生的表达要有这个通道:他非常想写一写某个内容 , 等了一学期 , 老师也没给他这个机会 , 让他有个“出口” , 老师甚至连随笔都规定了要写什么题材 , 那他怎么办?如果又得不到家庭的鼓励 , 他就放弃写作了 。能不能让学生多一点写自由作文的机会?义务教育阶段 , 少一些桎梏 , 多一点自由 , 对未来学习发展有利 。
应试作文其实并不难 。我在南师附中教书 , 常跟学生讲:高考作文 , 就算平时得过且过 , 临阵磨枪都来得及 。为什么?高考作文 , 是“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 , 无非是打球不要出界 , 尽量把球投进框 , 懂得规则和要求就行了 。高考作文阅卷 , 阅卷老师在试卷上停留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20秒 , 只要在这期间 , 让阅卷老师看不出破绽 , 或者120秒之内 , 能有几个句子 , 或一两个段落打动他 , 就不会吃什么亏 。平时自由地想 , 自由地写 , 丰富实践 , 考前学点应试技巧 , 差不多就行了 , 这比用三年时间去琢磨揣测、背模式、说套话合算 。三年高中 , 可以省下很多时间 , 读一些对一辈子有用的书 。
再说 , 小学作文 , 期中、期末要做点客观评判 , 平时作文 , 干吗不给学生多打几分?我一直很困惑:现在一些老师给学生作文打分太低 , 有必要吗?没必要 。这次作文 , 有些老师评分时觉得选材蛮好的 , 可是结构有点松散;下次选材、结构都很好了 , 表达有点缺陷;后来表达也很好了 , 可是“少写了一行字”——永远有扣分的理由!何必要这样?他是个小朋友 , 他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 , 他希望到处都能遇到美好的人和事 , 他很想把作文写好—— 他只是“少写了一行字” 。那位老师坚持标准 , 考试作文少了一行字就不行 , 一下子扣他5分 , 扣他10分 。有朝一日 , 这位小朋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 成了“李蓝”了 , 成了“苏西坡”了 , 那时候 , 他回想小学老师当年给他打70几分 , 会感谢你的严格要求吗?—— 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 , 可是作为老师 , 为什么总是要让学生不开心?为什么要让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呢?在我们的教室里 , 坐着很多小朋友 , 在未来 , 他们可能成为各种各样的人 , 他们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 而一个老师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 但是 , 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机会”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