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虚拟人:历史、应用和问题( 三 )


在过去几年中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虚拟人的制作门槛则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 比如 , 就在去年 , EpicGames就公布了一款基于虚幻引擎(UnrealEn-gine)的虚拟人制作应用MetaHumanCreator 。 这款应用大幅度简化了虚拟人的制作流程 , 并提供了大量相关的制作模板 , 这使得制作一个超写实虚拟人的时间从原本的几个月缩短到了几个小时 。 而在虚拟人制作完成之后 , 人们更是可以通过简单地修改参数来改变它的外观 。 现在 , MetaHumanCreator已经生产了一些虚拟形象 , 比如阿里的那位新员工Ayayi就是由这个应用生产的 。 当然 , MetaHumanCreator并不是现在唯一的虚拟人制作工具 。 包括英伟达在内的很多企业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人解决方案 。 依托于这些工具 , 虚拟人的制作时间和成本就可以被有效地降下来 。 这种供给效率的改进 , 是让虚拟人在近期火爆的最关键因素 。
除了供给因素之外 , 一些需求端的因素也加速了虚拟人市场的崛起:
第一个因素是元宇宙概念的普及 。 很多人都将2021年叫做“元宇宙元年” 。 虽然大多数人到现在也未必能搞明白所谓的元宇宙究竟为何物 , 但在各路宣传的狂轰滥炸之下 , 人们对于虚拟的3D事物的接受程度却已经大幅提高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打着“元宇宙中的人”的旗号的虚拟人也就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了 。
另一个因素是部分艺人形象的意外崩塌 。 整个2021年 , 国内外娱乐圈的“大瓜”可谓是一个接一个 。 这些不断爆出的“大瓜”在给人们送去大量谈资的同时 , 却让请明星做代言的广大企业非常头疼 。 怎么回避这种风险呢?一个好办法就是找一个虚拟的形象作为代言 。 而这一块巨大需求的崛起 , 也成为了虚拟人市场兴起的一个重要助推力量 。
具体到我国 , 在供需因素的影响之外 , 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 比如 , 在2021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 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就提出了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 , 创新节目形态 。 类似政策上的鼓励为虚拟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
正是在供给、需求 , 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 , 虚拟人才从一个十分小众的产品迅速变成了一个爆红的新兴产业 。
虚拟人的应用前景
应该说 , 虚拟人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都是十分可观的 。 根据资讯公司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 , 到2030年 , 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700亿元 。 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AndMarkets则预测 , 预计到2028年,全球虚拟活动市场规模将达到 5047.6亿美元 (约32707.44亿元) , 与虚拟人有关的虚拟活动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 当然 , 虚拟人市场的成长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 它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制于技术、成本 , 以及政策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
在现阶段 , 由于虚拟人的制作成本还相对较高 , 所以虚拟人的运营主体主要还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主体手中 。 对应的 , 目前虚拟人的主要用途也集中在虚拟演员、虚拟偶像、虚拟形象代言等“高大上”的领域 , 其自身的IP属性会非常突出 。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虚拟人制作成本的不断降低 , 更多去IP化的功能性虚拟人会随之出现 。 到这个阶段 , 虚拟人的应用就会超出影视、演艺等行业 , 真正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 到了那个时候 , 很多需要与人进行交互的领域都可能会有虚拟人的身影 。 举例来说 , 现在的很多购物网站上都有智能客服 。 在现阶段 , 智能客服都只是一个简单的AI程序 , 虽然它可以和用户进行交流 , 但却很容易给人留下一个冷冰冰的形象 。 而如果在这个领域引入了虚拟人 , 给AI套上一个具体的形象 , 那么就可以很有效地改善用户的体验 , 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 同样的 , 在车载导航、智能助手等领域 , 也可以引入虚拟人的角色 , 从而让交互的感觉变得更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