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看似“全员竞业”时代来临 , 但竞业协议 , 就像公司人才战的核按钮 , 虽然危险 , 但鲜少启动 。
采写/王红霞编辑/陈纪英
来源:财经故事荟
全员竞业来临?
近日 , “万得员工跳槽B站 , 被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为由索赔200万”的新闻引发了行业关注 , 将“竞业限制”这一与打工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推上了舆论热点 。
在某垂直电商担任PR的姜宁告诉《财经故事荟》 , “公司的竞业限制名单列举了40多个公司 , 除了同一垂直细分行业的竞对 , 还包括阿里、顺丰、京东、盒马、拼多多、苏宁、美团等 , 相当于签了这个 , 我在这个行业就没法做下去了” 。
姜宁曾做过多年采访人员和公关 , 从未签过竞业协议 。 后转到互联网公司从事PR , 尽管这一岗位并不掌握公司业务机密和核心技术 , 但从两家互联网公司离职时 , 均被要求签署竞业协议 。
不少互联网公司 , 已经开始“全员竞业” 。
在多家互联网大厂做过运营的张凡说 , “有的大厂除了外包和实习生不签 , 其他员工都签 。 ”
他入职某门户网站时 , 竞业协议是和劳动合同一起签署 , “基本市面上所有上市公司或独角兽都会进入竞业名单 , 有异议也没用 , 本身双方地位就不平等 , 即便心里不情愿 , 大家也会被动接受 , 只能安慰自己 , 一般不会产生纠纷 。 ”
而在脉脉、知乎上 , 对于竞业限制的“声讨”也可见一斑:
“我们公司除了扫地的 , 入职就让你签”;
“竞业协议设立的初衷是给普通打工人设定的吗?不都是给高管才有吗?普通程序员也签都被搞歪了”;
“月薪两万竞业三千 , 这是我见过的最便宜竞业”;
“更恶心的是一些大厂 , 一边违反着开源协议使用开源代码 , 将开源能力当成自己的能力 , 一边又对员工大面积的竞业限制”

文章图片
图2/4
这些抱怨并非无中生有 , 竞业限制确实存在多重乱象 , 令打工人困扰 。
被滥用的竞业限制
竞业限制协议由来已久 , 最开始主要是针对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 , 目的是为防止他们利用其特殊地位损害公司利益 ,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 , 竞业限制人员仅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三类员工 。
但在司法实践中 , 并没有统一标准定义上述三类人员 , 法院一般不会以员工不负有保密义务为由认定协议无效 。
中国裁判文书网曾在2021-12-29公布过一起竞业限制纠纷案件 , 吴某在宁德时代担任过两年的制造工程师 , 离职后加入竞对企业 , 被宁德时代起诉要求赔偿100万元 。
在辩控交锋中 , 吴某以“虽是技术人员 , 但不必然接触公司机密”为由上诉 , 但却被法院驳回 。 法院认为“吴某作为技术人员必然接触到技术秘密 , 无论是否属于高级技术人员 , 均属于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的竞业限制人员” , 最终判决支持了宁德时代 。
这种没有明确标准的模糊概念 , 也让一些公司任意扩大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 。
2021年6月16日新浪财经报道 , 有浦发银行员工爆料公司要求全员签署竞业协议 , 离职时要么调岗到非涉密岗呆满3个月再离职 , 要么启动竞业协议 , 6个月内不能去和浦发有竞争力的公司及供应商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