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是如何布局元宇宙的( 三 )


不过 , 由于错失了移动互联的先机 , 没有抢先在移动互联端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市场建立起优势 , 微软在和新贵竞争的过程中经常面临被动 。 而元宇宙时代的到来 , 则正好为微软重新夺回在终端硬件和操作系统市场尚的霸权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微软在抢滩元宇宙的过程中表现极为积极 。
在对元宇宙进行布局的策略上 , 微软和脸书颇有相似 , 都是软硬件全面推进 , 但在具体的实现上 , 它又和脸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 具体来说:
一方面 , 微软花费了巨大资源 , 对元宇宙的入口进行争夺 。 不过 , 和脸书押注VR不同 , 微软更重视对MR市场的争夺 。
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VR、AR和MR的区别 。 虽然这三种技术都被视为是元宇宙的入口 , 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大致上讲 , VR的功能就是创造一个虚拟世界;AR要求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重叠;而MR则要求虚实之间进行互动 。 很显然 , 在三种技术中 , VR是最容易实现的 , 而MR的难度则最高 。
脸书选择了VR作为主攻的突破口 , 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其技术上容易实现 , 而微软选择了技术上更难的MR显然是有其更为深远的战略考量 。 由于VR没有和现实世界的交互 , 因此它基本上只能应用于那些活动范围相对较少的(比如居家)用户 , 而不能服务于更广大的移动用户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它是对移动互联网的一种倒退 。 因此 , 即使攻下了VR这个入口 , 也无法从根本上动摇苹果和谷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霸权 。 而相比之下 , 如果在AR或MR领域有所突破 , 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 。 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 所以微软选择了MR而非VR作为发展重点 。
2016年 , 微软就推出了了其MR头显HoloLens 。 相比于当时的类似产品(如谷歌Glass) , HoloLens在性能上要远为强大 。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 这款产品的分量要比类似产品更重 。 不过 , HoloLens在性能上的优点显然足以掩盖这一缺点 , 因而一经上市就十分成功 。 2019年 , 微软又乘胜追击 , 发布了实用性进一步改善的HoloLens2 。
另一方面 , 微软在元宇宙的软件领域也下了巨大的功夫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和脸书侧重于直接的消费端应用不同 , 微软更加重视元宇宙在产业方面的应用 , 甚至提出了“企业元宇宙”的概念 。
在2021年底 , 微软就宣布了两款元宇宙应用:ConnectedSpace和MeshforTeams 。 其中ConnectedSpaces是其SaaS产品Dynamics365的一个模块 , 主要被用来进行企业管理 。 借助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 , 它可以让管理者实时观察本企业的运行情况 , 并提出改进管理的实时建议;而MeshforTeams是作为微软的SaaS协同办公工具Teams的一个组件推出的 , 它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元宇宙的办公环境 。 结合MeshforTeams的MR(混合现实)功能 , 身处各处的用户将自己化身为虚拟人物 , 通过Teams加入协作 , 召开会议、发送信息、处理共享文档等 , 共享全息体验 。
【科技巨头是如何布局元宇宙的】苹果:不愿多提元宇宙
相比之下 , 苹果对于元宇宙的态度显得克制得多 。 苹果CEO库克在接受采访时就表态说:“我会远离流行词汇 。 我们只叫它增强现实” 。 很大程度上 , 苹果的谨慎态度是由其业界地位决定的 。
当前 , 苹果是当之无愧的移动互联网霸主 。 得益于这一地位 , 苹果可以向其应用开发者征收高额的“苹果税” 。 最近一段时期 , 苹果因为隐私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 但通过巧妙的手法 , 苹果却将这种压力转换成了机遇 。 通过引入“组群联邦学习”技术(FederatedLearningofCohorts , 简称FLoC) , 同时对隐私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 苹果将其生态内的数据搜集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 只要苹果愿意 , 它就可以让脸书难以自由搜集用户信息 , 而只能向自己购买数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