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是如何布局元宇宙的( 四 )


如果元宇宙真的来了 , 那么现在以手机为主的终端就会受到颠覆 。 对于苹果来说 , 其好不容易得来的市场优势完全消失 。 而且元宇宙宣扬的开放、去中心化的理念与苹果一贯以来秉承的封闭生态也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 基于以上原因 , 苹果在很长时间内对元宇宙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
需要指出的是 , 尽管苹果没有在舆论上强调元宇宙 , 但其实在私下 , 苹果对元宇宙的布局并不少 。 只不过 , 正如库克所言 , 这些布局并不是以元宇宙的名义 , 而是以AR的名义进行的 。
一方面 , 虽然苹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推出其AR硬件 , 但是其已经申请了大量的相关专利 。 从美国专利局的网站上 , 我们可以查到大量苹果申请的与AR眼镜相关的专利 , 例如其中的“视网膜直接投影技术”(DirectRetinalPro-jector)专门用来处理轻便可带设备难以实现AR成像的问题;而“可变焦透镜系统”(TunableandFoveatedLensSystems)则被用来解决近视眼使用AR眼镜的问题 。 由这些专利可以看出 , 苹果对于AR硬件是有自己深入的思考的 , 其考虑的很多痛点也是脸书、谷歌等同行所未曾考虑的 。 可以预见 , 其硬件产品一旦推出 , 将很有可能成为爆款 , 从而有效地维持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地位 。
另一方面 , 相比于硬件 , 苹果在AR开发平台上的布局要完整得多 。 其推 出 的 ARKit、RealityKit、RealityComposer、RealityConverter已经构成了比较完整的AR开发生态闭环 。 依托于这四个平台 , 苹果就可以轻松打造完整的AR创作生态 。 可以想象 , 一旦苹果有了自己的AR硬件 , 这个创作生态将为其争夺市场创造十分良好的条件 。
谷歌:早发而晚至
在互联网巨头中 , 谷歌对于元宇宙属于“起了大早 , 赶了晚集”的典型 。
虽然和苹果一样 , 谷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有优势的地位 , 但和苹果更重视固守现有地位相比 , 谷歌显然对AR技术可能带来的“创造性毁灭”更为关注 。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 谷歌从一开始就率先对AR进行了相关的布局 。 早在2012年 , 谷歌就推出了首款消费级AR智能眼镜GoogleGlass 。 从现在的观点看 , 谷歌当时的战略眼光是十分超前的 。 不过 , GoogleGlass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 。 一方面 , 由于推出时间过早 , GoogleGlass有很多技术难点无法解决 。 比如 , 如何对不同屈光度的用户进行适调 , 如何对图像进行清晰成像等问题 , 当时都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 另一方面 , 由于谷歌在制作理念上刻意强调了“技术不能干扰生活” 。 为了让其体积、重量和价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 谷歌人为限制了其性能 , 导致它只能执行一些十分简单的功能 , 且人们根本不能进行虚实世界之间的交互 。 除此之外 , 市场教育程度不足、隐私问题等 , 也这使得这款产品很难受到用户欢迎 。 由于市场反应暗淡 , 因此谷歌就停止了这个系列产品的开发 。
不过 , 谷歌的AR之路并没有因此终结 。 2017年 , 谷歌面向企业客户推出了GoogleGlass企业版 。 由于是面向企业的 , 这一款智能眼镜在体积、重量和价格等方面的限制都比消费级产品有了很多放松 , 其对应的性能也就有了明显的改善 , 因此在制造业、农业 , 以及医疗领域 , 这款产品都收获了不错的评价 。 2019年 , GoogleGlass企业版又进一步推出了其二代产品 。
从2020年开始 , 谷歌又重新考虑进入消费级AR眼镜市场 。 为此 , 它收购了加拿大智能眼镜公司North , 获得了大量相关专利 , 并开始大批招收AR方向的人才 。
当然 , 除了在硬件领域尝试进行突破外 , 谷歌在元宇宙方面还进行了其他的努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