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第一个 武大学生研发的卫星上天

全国高校第一个 武大学生研发的卫星上天
文章图片

2月27日11时06分 , 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 , 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 。
新华社发
长江日报讯(采访人员周劼)2月27日11时06分 , 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 , 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 。 据介绍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其中 , 就有武汉大学自研的“启明星”号“学生卫星” , 为全国高校首创 。
这颗名为“启明星”的卫星由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团队耗时三年研制成功 。 其中 , 50名左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在校学生 , 是研究团队的主力军 。 研发团队负责人金光教授介绍 , “启明星”作为第五颗分离入轨卫星 , 被发射进入距离地球表面536公里的环地轨道 , 卫星表面与地球赤道夹角97度 , 绕地球飞行一圈96分钟 。
据武汉大学宇航院副院长毛庆洲教授介绍 , “启明星”项目2019年下半年正式启动 , 以在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为研发主体 , 结合教师团队过去几十年研制中小卫星的实际经验 , 推动武汉大学遥感学科从软件向硬件方面的升级 。 于2021年底完成了卫星的设计、制造、生产、调试 , 并于2022年2月春节期间运抵文昌 , 完成了星箭组合的相关测试 。
“启明星”是一颗40×30×40厘米的微纳卫星 , 重量只有19.2千克 , 它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式在轨可编程卫星 , 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观测全球的夜光遥感活动 。 光污染是目前比较严重也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源 , “启明星”可以将大到全球范围、小到具体城市的光污染都进行非常精准地测量 。
【全国高校第一个 武大学生研发的卫星上天】“启明星”也是一颗教学平台卫星 , 具有低成本、快响应和灵活性等特点 , 能够提供自由灵活的工作模式 , 师生们可以与卫星实时互动 , 进行自主测控和在轨试验 , 成为学生们的“空间实验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