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 , 字节跳动一名年轻的视频架构图像算法工程师在公司健身房猝死 。 而就在一周前的2月16日 , 一名26岁的年轻设计师在家猝死 , 他的生前聊天记录称自己“天天熬夜 , 周周通宵” 。 一时间 , 年轻白领加班猝死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
文章图片
▲报告显示 , 只有10.6%的职场人基本不加班 , 近九成的人都难逃加班命运 。
但越来越多的加班 , 或许只是在让职场人空转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向多位所在行业经常加班的白领调查了解到 , 有很多设计公司 , 就算没有活 , 也会强制员工在公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 。 也有互联网大厂的内部人士表示 , 目前已经出现团队间内耗的情况 , “有团队为追求绩效 , 甚至去做其他团队已经验证失败的事情 。 ”
令许多年轻职场人担忧的是 , 他们不仅要面对难以跳出的高强度工作环境 , 还要时刻担心突发意外后 , 难以被认定工伤保险困境 。
频繁加班的背后
公司内卷、职场人空转
字节跳动一名年轻的视频架构图像算法工程师在公司健身房猝死后 , 一些员工感到有些后怕 。 就在今年春节 , 某视频平台一名年仅25岁的审核员被公司要求加班5天 , 于正月初五凌晨突发脑溢血猝死 。
2020年左右 , 许先生进入某互联网公司的内容审核岗工作 。 工作不到一年 , 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异样 , 他开始重新思考这份别人眼中“大厂工作香饽饽”的意义 。 许先生向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他所在的组曾施行9+2工作制 。 “领导会安排一个非常不符合实际的单日完成数量X+200 , 但实际上 , 每个组员的最合理量只有X 。 ”
对于审核量有质疑的员工 , 领导会找员工谈话 。 “内部叫one-one , 就是一种洗脑式pua 。 ”许先生介绍 , “类似‘你看人家咋能做完 , 你咋就做不完呢’‘你看这种量是不是还行 , 也可以接受的’‘现在的量就是符合你们的科学人效标准的 , 甚至已经大大降低对你们的要求了’等话术 。 ”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 , 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 , 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 , 但90%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 简单来说 , 就是跟心脏、心血管疾病有关 。
文章图片
▲配图
据发表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调查显示 , 我国约八成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 慢性疲劳应激 , 既是中青年人早发冠心病的病因 , 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 在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占65%~80% 。
情绪激动和劳累逐渐成为当代年轻职场人最常见的状态 。 据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一篇研究结果 , 情绪激动是猝死的最大诱因 , 占比为26% , 紧随其后的是劳累 , 占25% 。
年轻职场人其实也不乏健康与自我保护意识 。
今年1月 , 一位应届生员工公开质疑公司高管只为赶项目进度 , 忽视员工健康的不合理高强度加班 。 起因是公司产品部一条关于“突破自我奖”中“连续20多个小时设计与开发”的评语 , 该应届生指责称:“内测延期一天 , 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 , 客户是不是就马上跑到钉钉飞书那去?是不是非得让开发人员加这20多个小时的班 , 才能让这个版本满你们的意?你们做任务排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手下人的死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