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刻图录的编辑出版兴起于西方珂罗版影印技术在中国流行的民国时代,大抵有以下两类:一类是藏家书影 。如:陶湘辑《涉园所见宋版书影》(1937年武进陶氏影印本,共收书39种),王文进编《文禄堂书影》(1937年影印本,共收书50种)等;一类是断代图录 。如:《宋元书影》(民国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本,共收书142种),潘承弼(景郑)、顾廷龙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1941年开明书店影印本,线装4册,共收书203种)等 。总体上收书数量较少,且以宋元书影出版为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版刻图录的编纂出版条件大为改善,因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北京图书馆编,赵万里主编的《中国版刻图录》由文物出版社以珂罗版影印出版,1960年初印,选书500种,有图版662幅,宣纸印刷300部 。1961年增订再版,选书550种,有图版724幅,道林纸印制500部,版画中彩色画面以珂罗版套印,品质上佳 。该图录选辑历代代表性雕版印书的样页,按刻版时代和刻版地区编排,展示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和风格变化,在刻版书籍之后还增加了活字印本与版画部分,成为系统反映中国雕版印刷成就精华的大型书影图谱,堪称集大成之作,开启了中国版本目录学的新纪元 。惜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此之后有关版刻图录或者书影编纂出版沉寂了三十余年 。
20世纪90年代末,版刻图录的编纂出版再次兴起 。黄永年、贾二强撰集《清代版本图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共5册),收录清代各个时期各种样式的代表性刻本350种,选取一幅书影,间或两幅,按年代先后编排,每种书列有卷数、撰人、刊刻者及刊刻年份、版框高宽等信息 。周心慧主编《明代版刻图释》(学苑出版社,1998年,共4册)收录明代版刻书籍书影1000余幅、明刊版画200余幅,按刊行时代、地域或版刻流派排列,每种版本有简要释文 。
总体来看,20世纪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历史大体上呈现出每隔二三十年潮起潮落一次的特点 。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古籍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自2008年3月1日起国务院陆续批准公布了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国家的推动下,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相继编纂出版了一批印刷精美的馆藏珍贵古籍图录,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古籍图录编纂出版高潮 。特藏部同仁亦曾提议编纂出版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图录,我没有首肯,原因是不成系统 。可是,《清代版刻图录·初编》则不然,不仅可以系统地反映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清代古籍,而且可以系统反映清代版刻图书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版本学和目录学价值 。
《清代版刻图录·初编》初稿收录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清代古籍2639种,书影8000余幅,后经反复筛选最后选定清代古籍1826种,书影4994幅,虽然定稿较初稿的篇幅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但是无论是在收录图书的种数上,还是在收录书影的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已经出版的所有古籍图录,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断代版本图录之一 。
在古籍图录的编排方式上,潘承弼(景郑)、顾廷龙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1941年开明书店影印本)采用的基本上是版刻类型编排方法,依照分代、监本(附官刻)、内版、藩府、书院、家刻、毛刻、书林、活字、套印、绘图、附录12类 。每种书的图版之后附有跋语,说明书名、卷数、册数、作者、版刻时间、地点、刊行者、纸张、原版框大小等,并略加考证,每类前有小序 。全书之后附人名书名室名索引 。赵万里主编《中国版刻图录》(文物出版社1961年增订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刻版,按刻版时代和刻版地区编排,收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代刻版古籍 460种,书影 598幅,展示了各个时代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从中可看到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区刻印的书在字体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版刻风格的延续性;第二部分活字版,收明清两代活字版书影 40种,图 50幅;第三部分版画,收宋元明清版画 50种,图 76幅 。
- 梯形公墓风水
- 中古古风水墨图片大全
- 陶罐装土风水
- 生儿子的风水和生女儿的 生儿子的风水
- 厂里种桂花树的风水好吗
- 娃娃画报怎么样 儿童风水画
- 人得疮与家里的风水 风水兄弟俩肩膀上都生疮
- 怎样用风水化解孩子叛逆的方法
- 阜新看风水
- 中郡文化易学风水中级课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