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程院首位华人教授院士首创1,3-丙二醇和有机酸酯联产工艺( 四 )


目前 , 这个全球首创的高效 1,3-丙二醇及有机酸酯联产及分离工艺在中国实施工业化应用开发 。
德国工程院首位华人教授院士首创1,3-丙二醇和有机酸酯联产工艺
文章图片
图| 曾安平团队开发的 1,3-丙二醇合成新途径(左图)和新型电生物反应器(右图)(来源:曾安平)
在全球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 , 曾安平院士近年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基于电化学的绿色生物制造 。
2020 年 , 由他倡导、主持申请、经国际评审成功立项、并由其管理的德国科学基金会重点专项「电生物合成技术的生物电化学及工程基础」正式启动 , 1200 万欧元资助预算 , 参与方来自全德国 20 所大学及科研机构的 28 个课题组 。
【德国工程院首位华人教授院士首创1,3-丙二醇和有机酸酯联产工艺】据他介绍 , 这是德国生物化工/生物技术领域三十余年来第二个德国科学基金会重点专项 , 是能源、原料转型及碳中和方面一个重要研究项目 。
在电生物合成技术方面 , 曾安平团队开发出新颖的 All-in-One 电极及相应电生物反应器 , 将其成功应用于 1,3-丙二醇及有机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 目前 , 该技术正在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 并将其推广到 CO? 及工业废气的电驱动生物利用中 , 以期对绿色生物制造和碳中和有所贡献 。
新坐标 - 西湖大学 , 聚焦合成生物学和绿色生物制造核心技术
入职西湖大学之后 , 他正在建设校级合成生物学的交叉中心 。 曾安平院士说 , 合成生物学是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领域 , 有望引领产业技术变革 , 引发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 , 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之一 。 合成生物学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 据麦肯锡 2021 年的报告 , 生物制造在未来 10~20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万亿美元 。
德国工程院首位华人教授院士首创1,3-丙二醇和有机酸酯联产工艺
文章图片
(来源西湖大学)
在曾安平院士对于未来工作的畅想中 , 他谈到 , 其科学理念是将科学与工程紧密结合 , 实现从原创到应用的重大突破 。 在西湖大学 , 其团队将会聚焦于核心科学问题 , 即 C1-C3 代谢系统调控机制 , 并通过定量研究和人工优化 , 在一些创新且前沿的领域实现突破 , 例如 , CO? 的生物转化和基于大气的生物制造技术、催化软物质合成生物学等 。
他特别提到 , C1-C3 代谢系统调控是生命过程最核心的物质代谢, 也是能量代谢的关键步骤并涉及到癌症和神经性退化疾病 , 在绿色生物智造和生物医学上都有着重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
未来 , 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 (WE-SynBio) 将成为曾安平院士团队及合作伙伴的科研土壤 , 该中心目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不同学科领域的独立 PI 。
曾安平院士介绍 , 中心将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 , 凝聚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 营造一流的科研环境和独特的科研文化 。 其目标是结合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等 , 开展交叉学科基础研究 , 聚焦于新一代生物药物、生物材料、以及基于 CO? 和太阳能的大规模绿色生物制造核心技术 。
-End-
参考:
https://www.westlake.edu.cn/Careers/OpenPositions/FACULTY/202107/t20210730_11726.shtml
德国工程院首位华人教授院士首创1,3-丙二醇和有机酸酯联产工艺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