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麟:东航空难黑匣子被发现,空难调查的良好开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仲麟】
3月23日下午五点左右 , 在东航MU5735空难发生约50小时后 , 搜救人员在事故现场发现了黑匣子并第一时间送往北京进行数据读取 。 对于东航MU5735空难事件的调查来说 , 这是一个意义极大的发现 。
黑匣子为何如此重要 , 在空难调查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本文就来做一些简单科普 。
张仲麟:东航空难黑匣子被发现,空难调查的良好开始
文章图片

东航空难现场发现的黑匣子 , 初步判定为是CVR(驾驶舱语音记录仪)
【张仲麟:东航空难黑匣子被发现,空难调查的良好开始】黑匣子其实并不是黑色 , 其外观是鲜艳的橙色以便搜索人员发现 。 而之所以橙色的语音/数据记录仪叫黑匣子 , 则是因为早期飞机(活塞飞机时代)的语音记录仪是放在一个坚固的黑色盒子之中 , 是字面意义上的“黑匣子” 。 但黑色的黑匣子在空难现场中不便搜索发现 , 所以1965年之后黑匣子的颜色就变成了橙色以方便搜索 , 而黑匣子这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则一直沿用了下来 。
目前飞机的黑匣子由两部分组成:FDR(飞行数据记录仪)与CVR(驾驶舱语音记录仪 )组成 。 其中FDR用于记录飞机各类飞行参数、飞行员操控动作以及发动机状态等数据 , 总计约一千多 , 事无巨细地记录每一个飞行参数 , 可以还原飞机失事前的飞行状态与操控动作 。
而CVR则记录着驾驶舱内的声音(声音记录四个通道:驾驶、副驾驶、环境、备用) , 尤其是飞行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 可以从中获得驾驶舱内第一手的语言交流信息 , 了解当时飞行员遭遇到的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甚至飞机发出的异常声音 。 可以说CVR和FDR这两个黑匣子所记录的信息 , 是空难发生之后进行调查时最为关键的线索 。
正是黑匣子在空难调查中如此关键 , 因此确保两个黑匣子能在空难中完整保存下来 , 无疑成了重中之重 , 体积与重量都要给完好性让道 。
飞机的黑匣子在设计上就考虑了极为极端的条件 , 要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下依然确保黑匣子的数据能被读取出来 。 因此黑匣子的外壳极为坚固 , 主体为圆柱形或圆形 , 能够承受飞机坠毁时的巨大瞬间过载及冲击力 , 并且由耐高温材料保护 , 可以在1100度的高温下坚持半小时以上 。
随着技术的进步 , 目前黑匣子的信息存储载体早就告别了磁带 , 而是用固态存储介质(类似固态硬盘)保存信息 。 而且黑匣子所使用的闪存存储是专用的耐高温高压的特殊闪存芯片 , 其数据可靠性与鲁棒性远高于常见的U盘等闪存存储介质 。
考虑到飞机在海上失事时在海底搜寻黑匣子存在不小的困难 , 黑匣子上还有遇水时启动的水下定位信标 , 一旦坠入海中黑匣子会每秒一次发出信号以方便搜救人员寻找黑匣子 。
张仲麟:东航空难黑匣子被发现,空难调查的良好开始
文章图片

黑匣子有几部分组成:底座、电池、水下定位信标以及在坚固圆柱体保护下的存储器
张仲麟:东航空难黑匣子被发现,空难调查的良好开始
文章图片

从圆柱保护壳中取出的黑匣子存储 , 可以看到存储介质外还包裹着一层保护材料 , 而保护壳内部也有厚实的耐高温材料
黑匣子虽然设计上就非常坚固 , 但在位置布置上依然选择了完好可能性最高的地方——毕竟黑匣子再坚固 , 遇到极端特殊情况依然保不住“不坏金身” 。 因此飞机的两个黑匣子都布置在飞机尾部 , 因为如果飞机发生空难 , 大概率是机首部位最先撞击 , 承受最大的冲击力 。 而机身结构在坠毁过程中的崩塌断裂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撞击的能量 , 形成了缓冲 。 因此将黑匣子布置在飞机尾部 , 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确保黑匣子的完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