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宁中:新课标即将颁布,数学教学将发生哪些变化?( 三 )


第三学段:
主题活动1校园平面图:用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标明重要场所;
主题活动2体育中的数学:搜集素材,体育赛事、比赛的规则、运动员的表现等;
主题活动3营养午餐:调查营养需求,分析学校或家庭食谱构成,提出建议;
主题活动4水是生命之源:了解用水情况,中国水资源与人均水资源,制定节水方案 。
这样的教学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可以操作的、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设计 。因此,也是未来改革中重要的一方面 。
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几何直观、加强代数推理,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和一致性 。因此,教师要明确知道,知识的本质与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 。
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在课程变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整体性与一致性主要针对的是数与代数,包含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
因为教学的基本原则的重新确立,我们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 。
基本原则一,不单纯介绍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要设计概念的性质或者比较,负数移到初中,因为过去小学数学只介绍负数,没有比较和计算 。
基本原则二,不单纯介绍方法 。新方法的引入要让学生感悟到必要性,不是为了教而教 。
过去小学数学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很少,主要是未知数,没有代数思想,仍然是算术;没有让学生感悟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不强调建立方程的背景,因此,将方程移到初中教学中 。
在数与运算中,要让学生体悟从感性具体到感性一般的过程 。
比如在讲解自然数时,由两匹马、两粒米抽象到两个小方块,再抽象到数字2 。这个抽象的过程我们称为从感性具体到感性一般 。
两匹马、两粒米抽象到两个方块就是感性具体到感性一般的过程,将其简约化,称为简约阶段 。
由两个方块到两粒米的过程,则是由感性一般到理性具体,由符号表示,称为符号阶段 。
在形式上去掉数量的名词,用符号表示数;在实质上,舍去事物的背景,使得数具有了一般性 。
数学教学中涉及的都是抽象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舍弃一切物理背景,留下数与形 。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性的要建立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初中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让学生感悟到数是一种符号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 。
因此,我建议,在讲解自然数时,先讲1-9,然后将0和10,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认识数位,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比较大小,进行加减运算,运算具有整体性,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算减法想加法),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算除法想乘法) 。
在数量关系中,要重视数到字母的思维过程,字母能够表达很多现象和一般规律,教师至少要让孩子明白性质、关系、规律分别用字母如何表示 。
举例来说,2n是偶数,这是在表达性质;小明爸爸比小明大30岁,如果用a表示小明的年龄,b表示小明爸爸的年龄的话,得到:b=a+30,这是在表达关系;s=60t 表示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这是在表达规律 。
如果这个没有讲清楚,我建议方程的教学可以先放一放,一定要将这个很重要的思维过程用极大的篇幅和教学情境让孩子悟出来 。
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所强调的核心素养,关键就是在课堂上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也就要求老师能够创造合适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提问,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新课标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以下几个思维能力的培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