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产品再添一员 复宏汉霖迎首个创新型单抗斯鲁利单抗获批上市

3月25日 , 复宏汉霖(2696.HK)宣布 , 旗下首款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PD-1抑制剂H药——汉斯状?(通用名: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 用于经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成人晚期实体瘤适应症 , 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 也为国内肿瘤精准免疫治疗赋能添势 , 助力推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
复宏汉霖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杰表示:“非常高兴看到H药汉斯状?的首个适应症在中国获批 , 作为国内首批率先开启‘泛癌种’治疗MSI-H实体瘤的PD-1抑制剂 , 汉斯状?将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 助力延长患者高质量生存期 , 推进肿瘤免疫治疗加速发展 。 H药是公司第5个上市的产品 , 作为创新升级的重大成果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向Biopharma进化 , 促进更多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创新产出 。 ”
“泛癌种” 治疗惠及更广泛患者
此次获批主要是基于一项单臂、多中心、关键性II期临床研究 ,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为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IRRC)依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 截止到2021年7月10日 , 本试验共入组108名患者 , 其中68名经中心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确认MSI-H的患者被纳入主要疗效分析人群 。 主要疗效分析人群中 , 经IRRC评估的ORR为39.7%(95%CI:28.03 , 52.30; 3例完全缓解 , 24例部分缓解) 。 研究结果表明 , H药单药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实体瘤获益显著 , 达到预设的主要终点标准 ,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该项临床试验结果以口头汇报形式于第24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上首次发布 。
“微卫星 (Microsatellite)” 是基因中的一类短串联重复DNA序列 , 在DNA复制时插入或缺失引起微卫星序列长度的改变 , 被称为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1]。 大量研究表明 , MSI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 在临床实践中 , MSI已成为部分实体瘤预后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在MSI的分类中 , 2种或2种以上位点改变被称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 , 常见于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癌症 , 此类患者通常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较高的应答率[2-3] , PD-1/PD-L1作为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对于MSI-H特征型实体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据统计 , 中国每年新发MSI-H肿瘤患者逾30万[4] , 其中部分患者缺乏有效治疗 , 并且 , 目前我国鲜有针对MSI-H晚期实体瘤获批的PD-1抑制剂 , 临床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 。 H药的“横空出世”为国内治疗该适应症再添“利器” , 将在实际临床中以独特的创新和高品质提升肿瘤临床诊疗能力 , 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 推动构建肿瘤防治体系建设 。
国际品质助力海外市场布局
围绕H药 , 复宏汉霖已在全球开展并加速推进多元化的肿瘤免疫联合疗法 , 广泛覆盖肺癌、食管癌、头颈癌和胃癌等高发癌种 , 全面覆盖肺癌一线治疗 。 截至目前 , H药全球累计入组超2800受试者 , 是拥有国际临床数据较多的PD-1抑制剂之一 , 为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上市注册申请打下扎实基础 。
值得一提的是 , 该产品针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两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土耳其、波兰、格鲁吉亚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开设了研究中心 , 入组的高加索人群占比超30% , 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病例数据 。 其中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sqNSCLC的NDA已获NMPA受理 , 有望今年获批上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