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 , 孵化一名可以套用在“信任电商”逻辑中的主播 , 需要前期较长时间的投入 , 且难以批量复制 。
而外面进驻的品牌直播间 , 说白了还是凭借快手推的自然流量和促销折扣获取订单 , 与“信任电商”基本没关系 。
快手自己也明白这一点 。 因此 , 今年7月 , 快手宣布要“大搞品牌” , 这里说的“品牌”二字除了上述的已有一定体量的品牌之外 , 主要指以工厂货包装孵化成的“快手新品牌” 。
换句话说 , 快手想要为产业带白牌进行产品升级 。 与“淘品牌”、“抖品牌”类似 , 快手孵化的品牌 , 未来或许会被称为“快品牌” 。
自我孵化品牌不乏是一种为平台拉升势能的做法 ,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快手当下的困局 。
一方面 , 将白牌货品牌化可规范平台交易 , 让消费者增加在此购物的意愿;另一方面 , 部分“快品牌”商家在品牌升级之前就在快手直播 , 积累了一定忠实粉丝 , 可发挥“信任电商”的优势 。
但孵化“快品牌” , 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 快手的品牌打造是一种从低走向高的举措 , 像极了拼多多努力摆脱“低价货差”时的样子 。
拼多多豪砸“百亿补贴” , 也尚未使其成功品牌升级 , 快手又能否使其电商模块摆脱“土味” , “低级”感呢?
2直播品牌 , 没有创新
事实上 , 快手电商主打的直播模式 , 并不适合品牌打造 。
在抖音的生态逻辑中 , 短视频带货占比较重 。 这也是抖音与快手电商生态中的主要差别 。
在直播卖货的过程里 , 消费者更处于一种冲动消费和打赏消费的逻辑中 。 这导致其对品牌的要求不高 , 白牌货也能接受 , 对商品本身的需求也没那么强烈 。 这一方面导致直播带货难以产生复购 , 另一方面导致售后率更高 。
而短视频卖货场景中 , 消费者不存在冲动消费 , 这使得他们更重视品牌与性价比 。 观看短视频的时候可随时去其他平台比价 , 看到无品牌商品时 , 也会更倾向于打开淘宝搜索同品类牌子货 。
所以 , 短视频电商中性价比更重要 , 而直播电商中 , 做的更是一杆子的倾销生意 。
在这种情况下 , 快手电商本身的购买属性 , 就和品牌打造需要的用户心智存在偏差 。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 , 并没有对“某品牌”的品牌名或概念产生过深的印象 , 消费者认知到的只是单次购买的某种商品 。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快手面对 , 抖音的“抖品牌”同样也面对这样的问题 。 上述短视频为品牌的赋能 , 主要针对有一定规模 , 且商品具有亮眼的宣传点与一定差异化产品力的品牌 , 抖音可为其“锦上添花” 。 但目前大量“抖品牌”是没有门槛的工厂贴牌货 , 显然不包括在内 。
如抖音孵化的服装、食品等“抖品牌” , 几乎是出了抖音“查无此人” , 在淘宝和其余社区 , 大众认知度几乎为0 。
更重要的是 , 此前“淘品牌”能成功孵化的原因在于 , 电商模式与传统线下零售有本质不同 , “淘品牌”通过款式多样 , 上新快速等电商渠道商品独一份的特征 , 迅速跑出 。
而如今的“抖品牌” , 包括“快品牌” , 与传统电商并没有什么产品上的区别 。 这导致目前在抖音快手上火的新品牌 , 吃的仅有一个流量红利 。 在平台流量红利殆尽之际 , 这些品牌将何去何从?
且视频内容平台是否能成为消费者的一个稳定的 , 一站式的购物选择 , 还未有定论 。 无论如何 , 快手抖音中是否能跑出下一个淘宝京东 , 需要在产业链端更多的创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