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 , 比起落地艰难且繁琐的本地生活 , 抖音快手都更重视一项能立竿见影 , 将手中流量变现的业务——电商 。
抖音和快手电商业务均从2019年开始发力 。 2020年 , 抖音电商GMV超5000亿元 , 快手超4000亿元 , 二者比肩淘宝直播 。
【快手抖音难做品牌吗?】

文章插图
抖音与快手给自己构建的电商概念也有所不同 , 抖音强调自己是“兴趣电商” , 而快手则打造“信任电商”吸引老铁下单 。
两概念孰优孰劣 , 是否成立 , 需要让时间来证明 。 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 , 短视频电商与直播电商只更新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 属于一种典型的靠产品功能诞生的电商模式 。 这种电商模式的背后 , 并没有对于产业链的改造与升级 。
举个例子 , 京东之于淘宝 , 就是以极致物流与自营模式对此前的平台式电商进行了升级;拼多多则通过拼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计划性购买 , 提高供销链效率 。
而直播电商与短视频电商 , 目前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卖货手段 , 没有来自于产业链的自然卖货动力 , 卖货仍需依靠促销话术与价格优惠 。
这导致平台与订单之间的逻辑是 , 先有丰富优质的特色商家和商品 , 才有广泛的用户访问和下单 。 所以 , 眼下决定抖音与快手电商战役胜负的关键仍在于 , 哪里有优质商品 。
对此 , 抖音和快手都开始努力找品牌 , 造品牌 。
1找品牌 , 造品牌
起步于头部红人带货 , 发展出腰部主播矩阵 , 在早期 , 抖音快手与品牌的合作模式主要为品牌投放平台上的带货主播 。
抖音率先发力拉近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 本身 , 抖音在品牌方眼中就是重要的营销平台之一 , 有品牌表示 , “在淘宝与快手中做3000万 , 在抖音做1000万 , 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 因为后者除了卖货 , 还有品牌宣传价值 。 ”
顺其自然 , 抖音于去年6月正式成立电商一级事业部后 , 开始发力邀请品牌开通官方账号 , 并进行自播 。 具体做法为 , 由各地广告代理商通过有诱惑力的广告资源吸引品牌进驻 。 如优先将优质流量提供给品牌 , 价格比MCN更便宜 。
品牌进驻一方面可使平台介入供应链端 , 另一方面 , 官方号入驻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直播卖货只有“白牌”商品的消费者认知 , 使“品质好货”、“官方认证”等词与平台商品联系起来 。
快手则在拉拢品牌方面稍慢了一点 , 今年才开始真正发力 。
快手电商负责人笑古明确表示 , 2021年快手电商要为品牌标配一个主播和一个直播运营的专家 , 帮助品牌商家在快手能更快摸清门路 。 同时 , 快手也会通过公域流量的运营与加持 , 帮助品牌新店爬坡起步 。
在今年发力品牌运营之前 , 快手主要扶持的商品主要为“工厂源头货” 。 这些商品大多有品类无品牌 , 但也因此性价比更高 , 贴近快手用户的消费喜好 。
目前来看 , 快手在价位较高的品牌与年轻人喜爱的“新国货”品牌方面 , 难以与抖音抗衡 。 据《财经故事荟》统计 , 截至今年6月 , 各平台中品牌官号粉丝数 , 快手普遍居于下位 。 这其中 , 小米还是2019年就进驻快手的第一批品牌 。
原因除了起步较晚以外 , 快手主打的“信任电商” , 本身就与官方直播间带货相悖 。 快手讲述的“信任关系” , 是基于长时间陪伴性直播中 , 红人与粉丝建立起的一种情感链接 , 更像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 , 确实具有极强的粘性与呼吁购买的能力 。
但这种关系的中心是红人本身 , 也就是说 , 在“信任电商”产生带货行为时 , 需要先孵化出具有一定粉丝量的主播 。 如辛巴家族 , 在带货之前就已经是快手红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