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是做什么的,盲盒为什么这么火爆?( 二 )


娱乐性、精神性消费 , 自然也是女孩们更愿意支出的东西 。
在现在的潮玩之前 , 其实有类似的消费行为 , 精灵宝可梦 IP 去年授权衍生品入账 760 亿美元 , 但这样的辉煌已经很难再复制 。
文娱内容的井喷式涌现 , 已经很难再出现如精灵宝可梦这样全民热爱的动画片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没有耐心去倾注过多感情地追一部动画片、电视剧 。 泡泡玛特的Molly、SKULLPANDA、DIMOO 就在这样的时代诞生 , 它们没有影视动漫背景 , 但好看、可爱、吸引人的 IP 形象设计就是成功的基础 , 这些形象本身就是 IP 。
泡泡玛特的首席消费者运营官周树颖就表示 , 艺术家玩具 IP 的逻辑和大众认知的传统 IP 并不相同 。
艺术家玩具 IP 的魅力不在于文化或故事 , 而是艺术家设计的形象 , 它的形象能打动用户是转化购买非常关键的一环 。 我们目前卖得最好的是设计师独立设计的形象 , 这些形象风格多变 , 能打动用户 , 转化率是最高的 , 也是渗透用户最多的一类 IP 。

泡泡玛特是做什么的,盲盒为什么这么火爆?

文章插图

Labubu
好看!喜欢她的这个造型 。 喜欢就买了 , 反正也不贵 。 ……
这些都是泡泡玛特用户选择购买潮玩的原因 , 他们在为自己审美和潮玩颜值付费 。 再进一步 , 用户有了收集欲后 , 对 IP 有了更深的感情 , 就会想集齐某个系列 。 最终 , 深度的用户会将部分情感投射在 Molly 这类艺术家玩具中 , 把它当作生活中的陪伴者和情感的出口 。
潮玩无法忍受「孤独」
「泡泡玛特充当了中国年轻女性的社交货币」 , 周树颖这样概括泡泡玛特成功的原因 。
什么是「社交货币」?
新锐商业与营销媒体媒体 TopMarketing 将这一概念追溯到沃顿商学院的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的著名畅销书《疯传》 , 其价值在于像人们使用货币能够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 , 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

泡泡玛特是做什么的,盲盒为什么这么火爆?

文章插图

【泡泡玛特是做什么的,盲盒为什么这么火爆?】图片来自:VCG
更简单地说 , 它接近于谈资、共同话题 , 目的是获得身边人的认同 , 而获得认同可能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天性 , 就如高登·格雷厄姆在《对基因的哲学探析》(Gene:A Philosophical Inquiry)一书中的阐述:「个体要被文化接纳为成员 , 就必须要对这种文化种种外在的表述方式、行为姿态、仪式等做出适宜的反应 , 从而避免成为边缘人」 。 这样的机制 , 才使得「谈资」这样抽象的东西成为像货币一样的硬通货 。
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是什么?
新晋明星、热门的网络梗都是 , 在消费品领域 , 游戏无疑是一个在非常广大的人群中的通用社交货币 , 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 。
在周树颖看来 , 相比玩游戏的男生 , 很大一部分女生在护肤、美妆产品之外 , 是缺乏趣味性、娱乐性消费的 , 对于一部分女生来说 , 潮玩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 , 而随着艺术家+潮流玩具供应链的成熟、盲盒机制的应用 , 以及泡泡玛特这样的品牌的强势崛起带来的破圈效应 , 潮玩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女性的「社交货币」 。
她们可以在泡泡玛特用户聚集的社群找到潮玩的认同感 , 也能将重复抽到的盲盒转给同好 。 而对大部分用户而言 , 潮玩的二级市场就是他们选择进入同好交流群的重要原因 。
最初 , 转手盲盒的二级市场在闲鱼 。 2018 年闲鱼上有 30 万盲盒玩家交易成功 , 其中 Molly 的交易就超过 23 万单 。 但随着潮玩市场的日益成熟 , 用户也有了专门的交易工具——微信群+微信小程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