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 , 全中国大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 不过亲身感受一个人的逐渐消失 , 确实不是一种好受的滋味 。
有点奇怪的事情是 , 当他不回大家的微信也不接电话的时候 , 我居然想不到什么别的方法可以找到他 。
想想看 , 我们和一位旧友的联系居然只剩手机这个小玩意儿而已 。 它是如此的方便 , 又是如此的脆弱 。 一旦一个人抛弃掉这些赛博空间的身份 , 即使是出于偶然 , 这个人对于你来说就约等于完全消散了 , 成为朋友圈照片里的一个影子 。
到了这个时候 , 线上社交好像成为了数亿个赛博分身之间的交谈 , 嘈杂又虚无 , 每个人都可以抹掉这些分身 , 脱离一个群体 , 就像换一身衣服一样简单 。
但是从接到这个小题目开始 , 我觉得好像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恐怕比起我这个刚毕业一年的年轻人来说 , 真正的失联故事要深刻得多 。 实际上这种线上意义的“失联”就是个伪命题 。 在没有手机的年代 , 失联不过是常态罢了 。
即使是古代常常以“知己”相称的诗人们 , 一生往往也见不着几回面 。 大家哪回碰上了喝点酒 , 写点诗 , 拍拍屁股接着游山玩水去了 。 看看 , 多潇洒 , 还能借着酒劲儿整点“桃花潭水深千尺”弄到自己的诗集里头去 , 指不定就流传千古了呢 。
到头来 , 一个人最大的责任就是走好自己的路子 , 至于有没有机会走到一块去 , 那确实是缘分的事情 。
所以没有什么好忧愁的 。
明月尚在 , 自古天涯共此时 。
说句“想你”并不容易
@小泰迪想长头发 23岁 研究生在读
2013年 , 我认识了和我一起保送高中的两个女生A和B 。 她们俩来自一个初中 , 是闺蜜;我来自同区的另一个初中 。 因为我和她们彼此之间早就听说过对方 , 所以在保送后的活动中面基时感到格外亲切和兴奋 。 她们俩很有趣 , 所以我们很快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
在正式上高中、成为同学前 , 我们每天早晨一起搭A妈妈的车、每天都会聊QQ , 我因为和B住得很近 , 晚上还会一起遛弯……总而言之 , 我跟她们也建立了她们俩之间的那种闺蜜关系 。
【社交越来越方便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反而和老朋友“失联”了?】后来高中入学 , 我们在三个不同的班级 , 尽管还是挺好的朋友 , 但是毕竟有了各自的朋友圈 , 加之A高二就出国了 , B的性格也变了很多 , 所以我们的关系不如往日亲昵了 。
高中毕业后 , A和B之间还是闺蜜 , 偶尔会见面 。 但我和她们之间几乎就处于“失联”状态了 。 毕业后我与A只见过一次 , 与B只见过两次(有一次B约我被我“意念回复”了 , sad) , 本科毕业后就更没有联系了 。 现在我们偶尔还会朋友圈互赞 , 但是没有再聊过天 。
论我与她们之间的失联 , 我觉得原因有二 。 一是我们之间的性格本就有很大的差异 , 三观也有不同 。 在我们刚认识时 , 这一点足以被对彼此的欣赏所掩盖 , 但后来因为无法朝夕相处了 , 难免会被放大;二是因为一段时间不联系后 , 再拾起就会觉得尴尬和突然 , 谁都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