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太阳黄经为240 。 气温下降, 开始降雪, 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 所以叫小雪 。 小雪前后, 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 已进入封冻季节 。
大雪 太阳黄经为255度 。 大雪前后, 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 已是“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
冬至 太阳黄经为270度 。 冬至这一天, 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 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 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 而冬至以后, 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 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谚云:吃了冬至面, 一天长一线 。
小寒 太阳黄经为285度 。 小寒以后, 开始进入寒冷季节 。 冷气积久而寒, 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
大寒 太阳黄经为300度 。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 大寒正值三九, 谚云:冷在三九 。
大寒以后, 立春接着到来, 天气渐暖 。 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 完在了一个循环 。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 即:(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 (2)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 (3)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 (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 即:(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 (2)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 (3)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 (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
★节气歌
种田无定例, 全靠看节气 。 立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
惊蛰乌鸦叫, 春分滴水干 。 清明忙种粟, 谷雨种大田 。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 芒种大家乐, 夏至不着棉 。
小暑不算热, 大暑在伏天 。 立秋忙打垫, 处暑动刀镰 。
白露快割地, 秋分无生田 。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
立冬先封地, 小雪河封严 。 大雪交冬月, 冬至数九天 。
小寒忙买办, 大寒要过年 。
★节气的划分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 其实, 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 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 。 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 每等份各占黄经15℃ 。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 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 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二十一,
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
古时把节气称“气”, 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 后一个气叫“中气” 。 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 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 在农历中, 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 所谓斗纲, 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 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 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 如正月为寅, 黄昏时杓是指寅, 半夜衡指寅, 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 黄昏时杓是指卯, 半夜衡是指卯, 白天魁是指卯, 其余的月份类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