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年(拉尼娜年)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的“拉尼娜?”a“(注意不是拉尼娜)——的意思是“小女孩 , 圣人” , 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 , 指的是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 , 说明东太平洋明显变冷 , 伴随着全球气候混乱 , 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
并被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专门用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冷却(海水表面温度比平均气候值低0.5以上 , 持续6个月以上)的现象 。 拉尼娜现象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 。 这种海温变化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循环 , 拉尼娜现象在厄尔尼诺之后发生并不少见 。 同样 , 厄尔尼诺也会跟随拉尼娜 。 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 , 厄尔尼诺的频率高于拉尼娜 。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 拉尼娜现象的频率在减缓 , 强度在减弱 。 特别是在90年代 , 1991年到1995年连续出现了3次厄尔尼诺 , 但中间没有拉尼娜 。
一般来说 , 拉尼娜现象会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 。 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 , 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 有时会持续两三年 。 1988 -1989年和1998 -2001年出现了一次强拉尼娜现象 , 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温较常年偏低1-2 , 而1995 -1996年拉尼娜现象较弱 。 一些科学家认为 , 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 , 拉尼娜现象趋于减弱 。
最后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 , 一直持续到2000年春季末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 , 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 。 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 , 改变大气环流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 根据过去50年的监测数据 , 厄尔尼诺的频率和强度都超过了拉尼娜 。
拉尼娜经常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 , 但不是每次都发生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相互转化大约需要四年时间 。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 , 1998年中国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造成的 。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 , 去年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在一个月内变成了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 。 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量突然增加的原因之一 。
这次厄尔尼诺让中国的气候变得非常不正常 。 1998年6-7月 , 江南和华南地区降雨频繁 , 长江流域和两湖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 部分河流水位长期超过警戒水位 。 广东、广西和云南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也超过了50% , 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也发生了洪水 。 拉尼娜也会导致气候异常 。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继平表示 , 目前的情况是 , 厄尔尼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 , 但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 , 这使得中国的气候状态极其复杂 。 一般来说 , 厄尔尼诺引起的暖湿气流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 , 遇到北方冷空气 , 冷暖交换 , 导致降雨量增加 。 但6月以后 , 夏季来临 , 雨带北移 , 长江流域的汛期应该结束了 。 但是后来拉尼娜出现了 , 南方的空气变冷下沉 , 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撤退填补真空 。 事实上 , 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达到北纬30度 , 突然南撤至北纬18度 。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