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微调过后,跨境电商新政似乎已板上钉钉,备受打击的保税进口商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
有跨境电商人士最近告诉采访人员,在4月8日新政出台前,某化妆品电商在郑州保税仓最高时有3000人的用工量,现在已经减少到了500人,裁员幅度超过80%,如果以后相关问题不解决,那只能关闭 。
有的保税进口商家打算转战直邮,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
“香港(保税)仓的已经涨价30%~50%,因为这是跨境电商首选的海外仓地点 。 ”一名跨境电商人士告诉采访人员,不仅仅是香港仓,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外仓租金也有所上涨 。
还有的商家,对政策调整仍抱有一丝希望,“听说有的部委还在找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希望政策还能调整吧 。 ”
“最多一个月的时间,跨境电商就会出现熔断场景,到时便是无货可卖”
茫然和观望,是受访商家当下的普遍心态 。
4月7日晚间,距税改新政启动实施几个小时之前,财政部官网挂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正面清单) 。 在这份备受关注的清单中,不仅多款跨境电商热销商品未被包含在内,而且“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的规定,更是被部分地方监管部门,解读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的监管政策已经与一般贸易无异” 。
此后,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过两批补丁政策,将更多商品纳入正面清单的同时,还明确所有4月8日前已发货或在区的保税进口商品,均可按老政策执行(免于补领许可证和通关单),直至售完 。 不过,由于占据销量大头的化妆品和保健品,仍有相当比例被排除在正面清单之外,且通关单可能按一般贸易执行,让诸多商家短期内无心再进新货 。
这段时间,各大跨境电商保税进口的商家都在发力去库存 。
“现在跨境电商每天的出单量大概在18万-19万单,为了赶紧清库存,有的做促销还增加了出单量,但等库存出尽之时,就是熔断的时刻到来 。 ”一名资深跨境电商人士这么告诉采访人员 。
去库存的时间,最快可能一个月搞定 。
一家中等规模跨境电商的副总告诉采访人员,最多一个月的时间,跨境电商就会出现熔断场景,到时便是无货可卖 。
某跨境电商人士对采访人员解释,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都比较短,从来不会准备超过3个月的货,所以可以控制成本,不会占用更多资金,等在途和在库的商品卖完,而新的商品又进不了,那就没有办法了 。
监管部门的不同出发点
一年前还是小甜甜,如今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怎么就成了“牛夫人”?
“这次新政传达出的意思和导向,和此前的完全不同,”一家中等规模的跨境电商副总这么告诉采访人员 。
多名跨境电商人士也对采访人员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用旧模式来监管新业态,目前跨境电商进口的红火局面必然遭到打击 。
这多少出乎政策制定者的意料 。
据说,在企业一片抱怨声中,有监管部门人士还打电话问企业,明明是为跨境电商做了好事,为什么反过来还要怪监管部门?而且,他们对企业所说的可能出现熔断现象,也非常不解 。
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和各监管部门的出发点不同有关 。
跨境电商“正面清单”虽然是从财政部网站挂出,但参与会签的部委多达11个 。
比如,税改,财政部在3月份的通知中强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交易具有贸易属性,总体税负水平低于国内销售的同类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的税负,形成了不公平竞争,为此将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