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马”之姿闯入公众视野的Wish , 一直经历着光辉与诟病并存的尴尬局面 。 光辉的背后 , 是国内外一大波平台的跟风效仿;诟病的面前 , 是平台本身政策的解读之困 。 而卖家最为关心的要点之一 , 便是单量的涨跌情况 。 就近日有关Wish卖家遭遇订单与流量双重下跌的现象 , 深圳市星空物语科技有限公司CEO梅星星以四个角度向雨果网清晰阐明了其中缘由 , 是否还有未知的可能呢?欢迎甩出你们大开的脑洞……
在Wish商户后台 , 业绩栏目里有统计每周“排名第一的商户”和“排名第一的产品”相关运营数据 , 包括统计时间内的产品浏览数、订单数、结账转换率和成交总额 。 自从2016年2月开始 , Wish流量和订单暴跌 , 降幅达到50%以上 , 很多商户卖家从平均的一日上千单到现在的三四百单 , 更多的是一日几十上百单的小卖家现在每天只有零星的十几单 。 统计排名第一的商户和排名第一的产品相关数据 , 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一变化 , 也符合大部分卖家的现状 。
A卖家

文章插图
B卖家

文章插图
上图来自两位卖家的后台 , 展示店铺自2015年11月1日到2016年3月20日的流量走势 , 其中两位卖家在2016年1月之前产品数量为2016年之后的一半 。 数据显示 , 这期间流量下降达到35%以上 , 考虑到产品数量增加了一倍 , 正常情况流量应该增加一倍以上 。 也就是说 , 实际流量下降水平远远超过50% , 市场恶化程度比图表反应的要严重得多 。
在2016年1月份刚爆出Wish获得京东5000万美元融资 , 身价接近35亿美元之后 , 仅仅几个月时间Wish平台流量和订单就迅速暴跌 ,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根据自己的Wish从业经验和其他卖家数据反馈 , 在研究商户后台和买家端之后 , 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
社交媒体商业化加速 , Facebook跟Wish开撕
Wish登录界面有三种登陆方法 , 其中一种就是Facebook账号登陆 , 而且Wish主要的推送途径就是通过Facebook社交数据 , 包括大部分的广告投入 。 如今 , 随着社交媒体的商业化 , Facebook和Twitter相继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和添加社交账号购物功能 , 这些社交平台和新媒体跟Wish开始由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 。 比如Facebook与电商平台Shopify合作推出购物功能 , 战略投资Farfetch , 亚马逊旗下Quidsi进军Facebook市场 , Wish只是Facebook关照的众多小朋友中的一位而已 。
Wish春节期间的应对策略缺乏本土情怀
Wish在应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上 , 根据其自身发货时效要求 , 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海外仓发货(目前仅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使用);另一种是启动休假模式(该模式启动后 , 店铺商品在买家界面会显示已售完) 。 事实上 , 由于春节在中国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 采购和物流停滞 , 95%以上的卖家会启动休假模式 , 休假5-15天左右 。 老外不过春节 。 作为一个消费者 , 当你打开平时常用的购物app发现几乎所有的商品已售完 ,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 你还会继续用这个app吗?不仅仅是客户的流失 , Wish在休假期间 , 亚马逊、eBay、速卖通仍然在运营 , 只是发货时间比平时慢几天 , 这些平台会迅速瓜分Wish流失的市场份额 , 就好像一头狮子、一头老虎、一只白头鹰在一起撕扯一只野兔 。
不透明的运营制度和不稳定的商户政策导致卖家流失
从Wish在2013年兴起 , 这个平台风波就不断 。 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假货风波 ,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的罚款维权风波 , 2016年3月又出台了新的苛刻的放款和退款政策 , 加上Wish本身的流量推送不透明 , 目前Wish卖家在不断流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