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消息 , 跨境电商新政自4月8日实施以来 , 各种问题相继显现 。 跨境保税商品监管模式的改变 , 让很多保税区出现了保税仓空置的现象 , 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也因此出现了补货困难的局面;正面清单对化妆品、保健品等品类的限制让很多平台不得不考虑转型;政策细则迟迟不定 , 也让整个行业举棋不定 。
“跨境电商究竟该怎么玩?”面对困难 , 跨境电商从业者们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 对此 ,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向采访人员谈了谈他的看法 。

文章插图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
“监管”这碗水如何端平?
在与采访人员的对话中 , 曾碧波指出 , 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在全球零售产业里是被区隔化的 , 中国人面临各种价格的垄断 , 能选择的品类非常有限 。 这样的现状除了与全球零售商的“自我感觉良好”息息相关外 , 还与一些品类在中国过高的准入门槛有关 。
曾碧波认为 , 海关单一窗口、无纸化通关、推行跨境电商新税制等措施都是相关部门在进口贸易上作出的改革 , 但在商品准入和检验检疫方面 , 方法和机制上需要创新 。 “我们商品准入门槛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计划经济的时代 , 的确应该推进了 。 ”
跨境电商的崛起正弥补了上述问题 , 但4月8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实施后 , 跨境保税模式对商品的监管标准向一般贸易全面看齐 。 通关单、检验检疫、产品备案等成了以往跨境电商没有面对过的新的难题 。 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类由于与消费者的安全密切相关而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 而这些又是跨境电商平台销量最大的商品 。 为了让平台能够正常运营 , 一些补货无门的跨境电商把手伸向了一般贸易进口商品 。 “当着手研究一般贸易的时候 , 大家才发现 , 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之间的不公平并不是表现在税收上 , 而是在商品准入和检验检疫方面 。 ”曾碧波说道 。
“跨境保税进来的100吨货放在保税区 , 不用做商检;一般贸易进来的货也是100吨 , 也放在保税区 , 只因为零售途径不一样 , 就必须做商检和各种各样的准入手续 , 这是没有道理的 , 这一碗水没有端平 。 跨境电商之所以能够在这两年间如火如荼地发展得这么快 , 就是因为门槛低 , 商品流通效率高 , 而不是我们常说的税的问题 。 为何要把跨境保税这边的门槛提高 , 而不是降低一般贸易的门槛 , 让大家同台来竞争呢?”
曾碧波表示 , 跨境电商新政虽然让一些平台有了一次“阵痛” , 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平台补货难、保税仓空置等问题 , 也会推动商品准入制度的改革 。

文章插图
一般贸易和海外直邮之间的抉择
保税模式不好使了 , 但生意还是要做 。 据悉 , 那些税改前以保税备货为主要模式的平台已经在寻求转型 。 但在一般贸易和海外直邮之间 , 他们到底如何抉择?
曾碧波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按采购价进货 , 一些品类走一般贸易比跨境电商的税更低 。 因此不少自营的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向一般贸易进口转型 。 “这种转型具有两面性 , 正确的一面是他们确定了自己作为进口商的定位 , 模式更加清晰了;不对的一面是 , 一般贸易几十年都没有解决商品流通效率低的问题 , 而他们也会走进这个死胡同里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