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同一时期 , 蜜淘公布了已获得经纬创投的500万美元A轮投资的消息 , 而早前还曾拿到蔡文胜和汪东风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
紧接着 , 2014年11月 , 蜜淘又宣布完成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 , 并表示这是当时进口电商领域已披露的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 , 由祥峰投资领投 , 晨兴资本、景林投资跟投 , A轮投资人经纬创投继续跟投 。 此轮融资后 , 蜜淘的估值超过1亿美元 。 谢文斌指出 , 之后将着力进行团队建设、品牌推广、扩大市场份额并探索物流与仓储建设 。
2015画风突变:从高调宣战到全面收缩
据了解到 , 2014年的“黑五”是蜜淘首次“造节” , 其宣称 , 活动当天网站订单总数约7万 , 下单人数约3.6万 , PC端全天UV突破60万 , 移动端UV突破11万 , 全天交易额超过了2000万 。 当时有业内人士透露 , 蜜淘此次黑五的营销费用大概在2000万左右 , 线上线下多方面结合 , 购买了大量流量 , 还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投入大量营销人力和成本 , 广告也是席卷地铁、写字楼 。
2015年3月 , 蜜淘在郑州自建保税仓 , 当时也正值各家跨境电商在全国各大保税区疯狂建仓之时 。 与此相配合的是 , 蜜淘还上线了“免税自营店”频道 。 “兴建保税仓只是我们在做的基础工作的第一步 , 后续还有很多步骤 , 我们的目的性很强 , 有自己的节奏 。 ”谢文斌当时如是谈道 。
此后 , 蜜淘再次“烧钱”搞大促 , 于2015年5月推出“520激情囤货节” , 并表示将借助新建的郑州保税仓 , 实现囤货一亿卫生巾和一百万支安全套 。 其透露称 , 为期三天的活动拿下1亿元销售额 , 所有保税区商品4天内全部发货完毕 。
蜜淘的疯狂进发还不止于此 。 一个月后的“618电商大促”中 , 蜜淘宣称 , 将延续并扩大“520”攻势 , 在活动规模和投入力度上再加码 , 并直接叫板京东 , “敢于比价、比物流速度” 。 谢文斌谈道:“自营自采的模式既可掌控商品的品质和价格 , 也便于提高服务质量 , 稳胜平台型跨境电商 。 可以说 , 京东在跨境业务上的服务和价格根本玩不过蜜淘!”
然而 , 三个月后 , 蜜淘彻底“变天”了 。 据获悉 , 2015年9月 , 蜜淘完成了一次大规模改版 , 从LOGO、形象到产品都进行了大的调整 , 打出“韩国免税店”概念 , 从过去“大而全”的全球采购模式全面收缩转型为专注于韩国商品的“小而美” 。
业内人士对此评论称 , 蜜淘此次转型既是一次主动求变 , 也是一次被动求生 。 “围绕着爆款、标品打价格战并不是跨境电商的长久之计 , 这种竞争必须有巨额资金不断投入 , 而且还要考虑到用户留存率、重复购买率、商品毛利率等因素 。 而当时蜜淘的C轮融资仍在进行中 , 尚未完成 。 让自己变得更轻、更聚焦 , 思路没错 , 但蜜淘选择韩国线 , 有些单一 , 也缺乏特色 , 要做起来很难 。 ”
此时 , 谢文斌也表示 , 国内电商巨头相继入局 , 他们可以通过渠道与补贴的方式把价格压得很低 , 但创业公司没办法这样长时间消耗下去 。 “就算再融一亿美金 , 也不可能成为巨头打价格战的对手 。 ”
当然 , 伴随着这种全面收缩 , 之后的业务部门调整、人员动荡之等问题就不可避免了 。 业内人士评论说 , 从最早的海外代购到自营 , 再到自建保税仓 , 蜜淘所做的事情在一步步变重 , 当它意识到无法继续负重而再次转型时 , 市场竞争格局早已不是2014年那样了 。
蜜淘之外:2016将是怎样的新战场?
经历了2015年的资本“寒冬” , 跨境电商在2016年迎来了一个新时代:4月8日起实施新的税收政策 。 这意味着 , 过去三年多的跨境电商试点工作结束 , 国家从“税”的基本层面确定了跨境电商的模式和地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